阿罗汉,他有无漏圣道的禅定力量,一个大阿罗汉,不是一个小阿罗汉,像舍利弗、目犍连那种大阿罗汉,一个大阿罗汉的神通力只能到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他的神通力从这个三千大千世界,飞到另外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只此而已,只能够亲近一个佛,他不能供养十万亿佛,不可以,他没有这种力量。所以说我们凡夫,的确,选择一个随顺于圣道的果报体,是非常重要的。
就像你今天要到台北去,你一定要选择一辆好车子。你骑着脚踏车,要骑到什么时候才能到台北呢?你那个老病死,搞没多久,好不不容易在人世间遇到佛法,触动善根,修学佛法,没多久死掉了。死掉以后到三恶道去,流转一段时间又出来,得到人身,又遇到佛法,又生起善根,没多久又死掉了。这什么时候才能成就圣道呢?所以说,我们应该要冷静的思惟一下:「流转三界中,何处是依怙?」我们应该依止什么样的果报体来修学佛法,能够早日成就佛?这件事情是非常重要的。
你应该在寂静的心当中,趁你身体健康、心情没有烦恼干扰的时候,赶快在心中观察娑婆跟极乐的差别,内心当中生起一个坚定的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愿力,这个地方要栽培起来。你应该要如此的比较,是这个意思。所以蕅益大师说「故次信而明愿也」,除了信以外,这个愿也是非常重要的。好,大家有没有问题,可以提出来讨论一下。
问:
答:这个四弘誓愿,它是一个通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个愿包括了上求、下化,这是所有大乘佛法的一个菩提愿。但是基本上,这一个广大的菩萨道,我们要去实践这个愿,你有两个选择:
第一个,你在秽土实践你的成佛之道,你在三界里面得这种卑贱的果报、老病死的果报体,去实践你四弘誓愿,这是你一个选择的方向。第二个,你觉得这样子有太多的障碍,你选择到极乐世界得一个无量寿命的、没有老病死的、有神通力的果报体,来实践你的四弘誓愿,来实践你众生无边誓愿度的,乃至佛道无上誓愿成。所以这个四弘誓愿是一个总相。那你有两个选择,当然这个是人各有志,有些人愿意在娑婆世界流转,这也是个人的选择。
但是蕅益大师的意思说:你应该想一想、应该想一想。站在一个凡位菩萨,是不是应该这样子做?这件事情应该要想一想。当然,无生法忍的菩萨那种大忍的境界,他到哪里都一样。如果是一个凡位菩萨,我们是不是应该先到净土去呢?就像小孩子不应该离开母亲一样,那个小孩子离开母亲,他掉到水沟里面死掉了,怎么死都不知道。所以说,我们这个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这是一个总相。你可以选择在秽土实践,也可以选择在净土实践。
一般是这样子的,龙树菩萨说,菩萨有两种:这个悲增上的菩萨,特别喜欢在娑婆世界流转。他虽然没有成就圣道,但是他看到众生很可怜,说:好了好了好了,我陪你流转。反正你在三界当中,你也没有信心往生净土,你也没有能力成就涅槃,好歹我陪你。这众生说:唉呀,你陪着我,那真好。这悲增上的菩萨,他就是愿意陪着众生在三界中流转,因为悲心太重,这是一种。
智增上的菩萨,他不是这样的看法,他觉得说:是的,众生无边誓愿度。但是,我们要度化众生要有方便力,不是陪不陪的问题,要对众生有帮助,「惠以众生真实之利」,要有无量无边的神通、三昧、陀罗尼。所以这个智增上的菩萨他如是观察:我应该要为菩提道求生净土,我暂时到净土去,成就那个果报体,再回入娑婆度有情。这是智增上的菩萨愿意到净土去,到佛的净土去。龙树菩萨说有这两种差别,这悲增上、智增上的菩萨,他有不同的选择、有不同的选择,是这样子的。
问:
答:这也不是每一个人都一样,你要看他的情况。禅宗他有时候开悟以后,就像有人问蕅益大师说:这开悟以后是什么境界呢?蕅益大师说:你真正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