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来小说网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第6集(5/9)

报的身心、依报国土,不是。它是弥陀的法身功德,创造了这样一个身心的果报,而让我们来受用,所以那个身心世界是无量寿。我们凡夫的业力,不可能招感无量寿,我们凡夫有漏业力的果报,寿命最多能够一劫,不可能无量寿。

    所以说,极乐世界的果报体它不是业报身,是一个法身,「大功德法之所庄严,是名法身。」他的果报体,他的身相特别庄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个身相不会老、不会病、不会死,老病死不能干扰你,不能破坏你的身相。你的内心当中有五种神通,这个神通力可以供养他方十万亿佛,遨游十方世界,亲近十方诸佛、听闻佛法。所以这也是一个殊胜的功德,他的果报体是法身。

    第二个「般若德」。极乐世界当中,虽然有烦恼的种子,但是没有烦恼的活动。因为极乐世界,它的依正庄严,会使令我们念佛、念法、念僧。弥陀的净土,它有一种圣道的力量在里面,使令我们接触、受用的时候,诶,他不起烦恼。不像我们三界的果报体,我们接触的时候会引生烦恼。这个极乐世界的美好饮食、美好宫殿,它有一种圣道的摄持。我们这一念心一接触这个宫殿、尝这个美食的时候,诶,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它不容易生烦恼活动,这是般若德。

    我们刚出家,也不知道什么叫烦恼活动;但是你要出家一段时间,我们不断的去调伏自己内心的烦恼,你会觉得烦恼会慢慢慢慢的淡薄,这个时候你会觉得身心有一种很轻松的感觉。这个时候你会明白:原来有烦恼,这个是很粗重的,就像一个人拿了很重的担子一样,这个烦恼是粗重的,你对「粗重」这两个字,会有一点体会。所以忏公师父说:「这个出家是享清福,在家是享洪福。」你出家的越久,你会越肯定这句话,的确是这样。你烦恼淡薄以后,你整个一天会很轻松,就算喝一杯白开水都觉得很轻松。回想过去,那种粗重性,会厌恶、会厌恶的。所以在极乐世界,它没有烦恼的活动,有般若的功德。

    第三个「解脱德」,它没有障道的罪业因缘的系缚。这样子讲,我们可以作一笼总的比较。比如说,我们讲凡夫这个无明大梦,只要没有了生死,都是在大梦当中。但是这个梦有差别,因为这个娑婆世界是「恶梦者也」。娑婆世界的流转、无量无边的痛苦,就像一场恶梦,尤其是这个三恶道。这个娑婆世界最大的问题在这个三恶道,它有三恶道的果报。有畜生道这种系缚打杀的果报,在畜生道里面整天都被打、被杀,恐惧不安;有饿鬼道的饥渴果报;有地狱的刀山油锅的果报:是一场恶梦。

    第二个是「添梦者也」。在三界流转当中,我们愈流转愈糊涂了。你看这只狗,有的狗它的眼神特别的明利、灵性特别高,肯定这只狗它是第一次做狗,它刚刚做狗没有多久;如果它狗做久了以后,你看它两个眼神都呆滞了,那个痴心所就越来越明显。所以这个三界的果报体的确会障碍我们。我们虽然有佛性,但是我们不断的得这种有漏的果报体,这时间久了以后,你这个佛性的力量就薄弱,烦恼的势力就强。

    所以经典上说:从畜生道来的人,特别愚痴。因为什么?你这个果报体,它就是让你愚痴。这个一方面,你在这个三恶道里面,你这一段时间就停止了听闻佛法的这种因缘,听闻佛法就断掉了,所以也容易让你愚痴。所以这个三界当中,除了它的「恶梦」以外,它还「添梦」,它一次一次的流转,使令你愈流转愈糊涂、善根愈来愈薄了、烦恼愈来愈重了。

    但是我们到极乐世界有两种好处:第一个,极乐世界「好梦者也」。极乐世界的果报体,「无有众苦,但受诸乐」。阿弥陀佛所安排的,就是你在那个地方得到那个果报体,不管是正报的身心、依报的环境,它不会让你有痛苦的感觉出现。所以,「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释迦牟尼佛说:舍利弗,你知道这个国土它凭什么理由安立做极乐吗?凭什么?释迦牟尼佛说:「其国众生无有众苦受,但受诸乐,故名极乐。」这个佛菩萨的净土,它每一个名号的安立,都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