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来小说网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第6集(4/9)

其次,你选择到极乐世界得果报。这当中有一些差别,我们必须要去观察一下,有什么差别。当我们选择在娑婆世界得果报,这当中有三种障碍:第一个「烦恼障」,第二个「业障」,第三个「报障」。

    我们这个三界的身心世界,是一个有漏的果报,是有漏的烦恼跟业力所和合成的果报体,若身、若心都是杂染。换句话说,我们这个身心世界去受用这种果报体的时候,我们这一念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就容易有「烦恼」的活动,不是贪就是瞋。随顺我们心情的,我们就有贪欲烦恼的活动;不随顺我们心情的,就是瞋心的活动:不是爱就是恨,我们凡夫的心情就是这样。

    换句话说,虽然人天也的确有一些可乐的果报,比如说眷属的美满、财富,乃至于尊贵的地位,这个地方是一个安乐的受用,也合乎我们追求安乐的目的吧。但是呢,这个安乐是这样子的:我们讲有这个身安乐、心安乐。身安乐是很粗的一个安乐,主要还是内心的安乐。但是内心要安乐的一个条件,就是必须在寂静的状态。

    在佛法的意思是说:当我们心中有烦恼(烦躁恼动的状态),我们不能受用安乐,因为烦躁恼动会破坏你的安乐。当我们心情是烦躁恼动的时候,我们不能够安乐的,一个躁动的状态不可能安乐的,所以烦恼会破坏我们心中的安乐。所以虽然你受用很好的东西,但是你还是不快乐,「弟子心不安」,因为内心有烦恼的活动,这是一个问题。「烦恼障」碍我们安乐的现前。

    第二个「业障」。有些人他过去有重大的罪业,杀、盗、淫、妄的罪业,或者是谤法的罪业,那他心中也容易不安。就是我也没有起烦恼,我就坐在那个地方,但是我总觉得心中有恐惧不安,这就是有罪业。有罪业也容易障碍你的安乐。我们不知道哪一生曾经造过罪业(这个罪业的本质是扰动的,这个善业的本质是寂静的),我们这一念心累积了罪业,也使令我们心不安,而这种不安的状态也障碍我们的安乐。虽然我们福报现前,但是我们总是觉得不安,睡觉也不安、吃饭也不安,罪业障碍我们安乐。

    第三个是「报障」,我们这个果报体有老病死的问题。你的「病痛」现前了,你在受用五欲的时候也不快乐,因为你的身体有病毒,使令你这个六根暗钝。这个「老」现前的时候,也障碍你安乐,因为年纪大了身体衰弱了。身体衰弱的时候,你去受用五欲的时候,也使令你不快乐。虽然你有这个福报,有这个五欲的境界现前,但是这个「老」这个法出现的时候,障碍你的安乐。「死亡」出现的时候,把你所有的安乐全部破坏,你的财富、眷属、地位,死亡一出现的时候,这整个全部都消灭掉。老、病、死障碍我们的安乐。

    所以说,我们选择在娑婆世界得果报,那就具足三种的障碍:烦恼障碍你,你的罪业障碍你,你的老病死障碍你,使令你不安乐,使令你不安。

    在经典上,佛陀对这个三界的果报讲出一个评论,他说:这三界的果报也不是完全都没有快乐的境界,但是痛苦的成分多。怎么说呢?「譬如刀上的蜂蜜,不足一餐之美,而有割舌之患。」说这个三界的果报体,我们偶尔也有一些善业出现,这个刀上的蜂蜜也真的是很甜,但是可惜的是:第一个它的数量不多,这刀锋上的蜂蜜能够沾多少呢?最可怕的是它后面有一把刀,当我们的舌头去接触这个蜂蜜的时候,在我们受用甜美蜂蜜的同时,也被这个刀深深的割伤了。你爱的越深,这个刀子就伤的你越深。

    所以说,世间上的事情就是这样子,它有少数的快乐,它就隐藏很多很多的痛苦。你去爱这个快乐的境界,你就必须为这个快乐付出很多很多的痛苦,这娑婆世界就是这样的一个境界。

    假设我们今生选择在「极乐」世界得果报,那又是一个什么境界呢?极乐世界有三种功德:第一个「法身德」。这个极乐世界的果报,我们以后讲到净土庄严的时候,蕅益大师会强调:它不是一个业报身,它不是我们自己有漏业力,所成就的一种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