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不大。因为这个圣人的心不受一切法,痛苦也不受、安乐也不受,他完全是受用他内心的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那种法乐,老病死不能干扰圣人的。但是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凡圣同居土的凡夫,因为凡夫的心情是有所得、心有所住,这种境界的苦乐对他的影响太大、影响太大。
我们讲「身安则道隆」,你要一个凡夫众生把圣道成就,这个色身不能痛苦得太厉害。说这个人他如果身体健康,他好好的修学,今生能够成就圣道的。但是他突然间生病了,他没有办法,他不能起来拜佛、不能起来打坐修四念处,这个色身障碍他的心。所以就着凡夫来说,这个苦乐的关系非常重要,是最重要的。就是说「身安则道隆」,你要他把道业做好,你一定要先提供他一个「无有众苦,但受诸乐」的果报体,这是一个基础。
说你今天这个车子要载很多的东西,从东边载到西边,从此岸到彼岸,但是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你先提供我们一个坚固的车子,那这个车乘就可以载很多的东西。如果这个车子用没两天坏掉了,怎么载东西呢?他没有办法负担那么多的修行。所以「佛说苦乐,意在于此」,就是说对一个心有所得的凡夫众生来说,佛陀先强调极乐世界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这样子能够使令我们对极乐世界生起欣求的心。后面再说极乐世界它有种种的功德庄严,那才有意思。
因为我们所关心的是正报,你是一个什么样的果报体?所以在这个地方刚开始说「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就把我们的心给安定下来了。哦,原来那个地方的极乐是这样子安立的。你在那个地方得一个果报体,没有老病死来干扰你、没有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蕴炽盛苦,身心当中有种种大功德的境界。你知道这个果报体以后,你内心当中对极乐世界生起归依的心,所以说「佛说苦乐意在于此」,他的那一层意思就在这个地方,希望我们能够欣求极乐,是有这一层道理。
再看第二,约所受用的解释。前面是约能受用的众生,这以下是约着所受用的国土,看经文:
己二、约所受用释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为极乐。
这一段,蕅益大师把它判作住处庄严,所居住的环境。我们第一个所关心的,就是说我们到那个地方,我们得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果报体呢?其次,我们会关心那个果报体是住在什么样的环境?他的居住环境是什么环境呢?所以佛陀就讲出这个住处的庄严。「又舍利弗」,佛陀又招呼了一声舍利弗说:「极乐国土」它居住的环境是什么情况呢?「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这个地方是讲它外表的形状;其次,「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它的体质,它的本质是什么做的。
先看它外表的形状,先看「七重行树」。这个「行树」就是一行一行的宝树,就是高有八千由旬的宝树,有的地方说最高有十六亿由旬,极乐世界的宝树。这宝数当中的上面有「七重罗网」,就是这个树的上面有宝珠所成的罗网,这个珠子跟珠子把它串起来,在宝树当中围绕成一个罗网。在这个罗网的正中央有宫殿,就安住在这个罗网的正中央,这就是我们居住的环境。
这个宫殿,极乐世界的居住环境有两个:一个是地上的宫殿,一个是树上的宫殿。由着个人的喜好,有些人欢喜住在树上,视野比较开阔;有些人欢喜住在地上,他有惧高症,他欢喜住在地上。这个地方是讲到「罗网」,它是在八千由旬这么高的树上的一个宫殿。「七重栏楯」,这个「栏楯」就是栏杆,这是地上的一种庄严。
我们把观念融通一下,就是说这个宝树上面是罗网,这个七重栏楯怎么说呢?这个七重就是七层。先是一层的行树一排,然后再加上一重的栏杆把它围起来;然后再一重的行树,然后再一层栏杆;然后再一重的行树,再一层栏杆;如是的展转到七重,它是这样子的。就是以栏杆来做界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