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为什么能够圆证三不退呢?有三宝的加持,还有寿命的长。好,这个是讲到「一生补佛」。最后是「较量力用」,看最后一段:
如斯力用,乃千经万论所未曾有。较彼顿悟正因,仅为出尘阶渐,生生不退,始可期于佛阶者,不可同日语矣。宗教之士,如何勿思。
这一段是蕅益大师把它作一个总结。前面所说极乐世界的功德力用呢,有往生四土、圆证三不退。这种功德「力用」,是「千经万论所未曾有」。为什么呢?因为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土,那些人天的境界,你说他是凡夫,但是他的果报受用四土,他也能够受用实相庄严土「一为无量、无量为一」的境界,他内心当中也圆证三不退。但是你说他是圣人,他又没有断烦恼!
所以极乐世界很难判教。你说他是凡夫,他又受用四土、圆证三不退;你说他是圣人,他又未断烦恼。所以蕅益大师在后面说:极乐世界虽然是三根普被,它所加被的众生,上至文殊、普贤,下至五逆、十恶,四土的众生都摄受了。但是极乐世界的殊胜是在凡圣同居土,特别的殊胜。这个是「千经万论」十方佛土所没有的。
这样子跟我们娑婆世界的修行来比较,「较比顿悟正因,仅为出尘阶渐。生生不退,始可期于佛阶。」你在娑婆世界凭自力的法门,你不仰仗外在环境的摄受,你刚开始要顿悟正因、要明白佛性的道理,你要能够在你这一念杂七杂八的心中,找出原来你这一念心的本性是清净的,这要费很多很多的时间。这在经论当中,就要下「十年寒窗」的时间,才能够明白这个道理。但是这样子「仅为出尘阶渐」,这个只是你修行的基础。
所以蕅益大师说:明白佛性,就表示你有资格修行而已。应该怎么办呢?「生生不退,始可期于佛阶者。」你生生世世都不能出差错,才保证你能够直趋于佛道。只要一出差错,只要你一到三恶道去,那不得了。你得到三恶道的果报,那特别愚痴,出来以后,你的善根那影响很大,那个遮障,这太阳当中,一层厚厚的云层把你遮住了。所以你要生生世世不退,才能够直趋于佛道的。这样一比较起来,实在是「不可同日」而「语矣」。「宗教」的修行人,你为什么不想一想啊,为什么不想一想!
这事情是这样子的:就是我们凡夫啊,也不能到涅槃去,有这个集谛,有集谛就招感苦谛,有这个业力就不能到涅槃去。不能到涅槃去,只好流转。
蕅益大师的意思是说:我们还没有到涅槃之前,这个流转生死不是唯一的选择。就是说我们一个学佛的人,我们相信有来生,是的。你来生有两个选择:第一个,你选择继续流转,反正随业流转,我们是什么业力,我善业就到人天流转,恶业到三恶道流转,管它去的,随业流转,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你静下来思考一下:你下辈子要去哪里?「流转三界中,何处是依怙?」这件事情你应该稍微考虑一下,你下辈子要去哪里?如果你选择净土带业往生,那有两个好处:第一个往生四土,你在那个地「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有这四土的安乐境界;第二个能够圆证三不退,这种安乐当中,念念之间能够增长无上菩提。所以蕅益大师说:「宗教之士,如何勿思!」你应该为你未来的生命,好好的想一想,作出一个明确的抉择,是这个意思。
好,前面是讲「五重玄义」的第四科「明力用」,讲到本经的力用,往生不退。
看第五段「明教相」:
第五教相。此大乘菩萨藏摄。又是无问自说,彻底大慈之所加持,能令末法多障有情,依斯径登不退。
第「五」的「教相」是「大乘菩萨藏摄」;「又是无问自说」,本经是无问自说,是佛陀「彻底」的「大慈」悲心「所加持」的,「能」够使「令末法多障有情,依」此法门,能够「径登不退」,在一生当中成就三不退转。
故当来经法灭尽,特留此经住世百年,广度含识。阿伽陀药,万病总持,绝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