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融,不可思议。
「当来经法灭尽」的时候,所有的经典灭掉了,佛陀独「留此」阿弥陀「经」,在这个末法业障深重的凡夫当中,「住世百年,广度含识」。赞叹这部经的修行法门,是「阿伽陀药,万病总持,绝待圆融,不可思议。」所以作一个总结:
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皆不出于此矣。欲广叹述,穷劫莫尽,智者自当知之。
本经是两部经的和合,一部是《华严经》,一个是《法华经》。所以我们进入主题的时候,我们会发觉:在本经当中,有一种是讲到佛菩萨的功德,一个所缘境,讲到念佛一个所缘,就「华严」。万善为华,万德为果,这无量无边的华,来庄严无量无边的果地庄严,它那个依报、正报的庄严,这个《华严经》的境界。第二「法华」,《法华经》是讲心力不可思议,讲自性功德力。
就是我们在念佛的时候,这当中有两个主要的内涵:一个是能念的心,「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自具足。」《法华经》偏重在心性的探讨。其次,我们所念的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这句佛号总持极乐世界所有依正庄严的功德,这叫《华严经》的境界。可以说「一切诸佛之心要」,一切「菩萨万行」的指「南」,都「不出于此矣」。自利利他,不离开信、愿、持名。「欲广叹述,穷劫莫尽。」有「智」慧的人,你应该可以明白的。这是讲到「五重玄义」的内涵。大家有没有问题?
问:
答:他这个常寂光土是分证。它是这样子,成佛啊,为什么极乐世界不能成佛?《法华经》讲:成佛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成就法身佛,一个是成就应化身佛。以成就法身佛这一部分来说,极乐世界它有资格成就法身佛,初地就成就法身佛。但是应身佛就要等待因缘。如果你这个人在三界已经流转很久了,已经跟很多很多人都结下善根,而你这些眷属的善根都成熟了,那你也很快能够成就应身佛,你很可能就到哪一个国土,刚好是你的眷属的善根成熟,你就在那个地方示现八相成道,初地就有这种能力。
这个成就应身佛要有因缘,如果你今生还是一个五逆、十恶的众生,仰仗一点大乘的善根,临终蒙佛开示到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的心情,你也不急着跟众生结缘,一直在那个地方待到等觉菩萨,那你要成就应化身就慢了(呵──),就比较慢了。你一定要回入娑婆度有情,来到娑婆世界,你还不能成就应化身的。干什么呢?来做他的儿子、做他的父亲,「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令他解脱。你要成熟众生、庄严净土,跟众生结缘。
因为你成就佛身,那是特别尊贵,你可想而知。你在这个娑婆世界示现佛身,结果你说法没有人来听(呵──),这是一个什么境界啊!没有人做你的弟子,你看,「一佛出世,千佛护持」。因为你根本就没有成就这种眷属的因缘,不能示现成佛的,你只能够现菩萨身、现凡夫身。
所以成就应化身的因缘要很特别,每一期每一期的应化身都有他的因缘。释迦牟尼佛来娑婆世界示现八千次,每一次的因缘都不同,每一次的名号都不同。所以,如果说在极乐世界成就法身佛,那不难。我们看前面的上品,有些人三七日、一七日就成就初地了。但是成就应化身,当然你应化身不能在极乐世界就应化,一个地方只能一个佛,两个佛那听谁的呢?
你到极乐世界,你做两件事情,一般来说,这个法身菩萨他是上求、下化同时做,他同时候能够亲近十方诸佛,同时候能够从本垂迹,到十方世界广度有缘的众生,跟众生结缘。一方面使令众生善根成熟,成熟众生;一方面累积他未来成佛的净土。成佛众生、庄严净土,做两件事情。不过那个时候,法身菩萨跟我们现在苦苦恼恼的境界,那就不一样了。那是有方便力,有般若波罗蜜的力量在摄持你,任何境界都不能障碍你,不能使你退转。
所以龙树菩萨说:这个凡夫菩萨求生净土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