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来小说网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第12集(4/9)

有一种力量要发菩提心(呵──),这种力量。除非你发菩提心,要不然这个营养还是在的,有这种境界的。

    就是说,佛菩萨的功德力,他能够把他的功德摄持在这种色声香味触法的境界,为实施权。阿弥陀佛名号亦复如是。阿弥陀佛无量无边的功德,摄持在这个佛号当中,就算你不想往生,或者你在临命终的时候有一点差错没有往生;但是你也不要灰心,你曾经在念佛堂所栽培的佛号,它是什么境界呢?「一经于耳,假使千万劫后,毕竟因斯度脱。如闻涂毒鼓,远近皆丧;如食少金刚,决定不消也。」是这种境界。

    我们平常在念佛的时候,念佛有时候是有一点枯燥;但是我们读一读祖师的开示,会给我们一些鼓励的作用。我们在念佛当中,念念之间,成就大乘的善根,「散称为佛种,执持登不退」,事实上是功不唐捐的。这个叫做毕竟不退,蕅益大师特别提醒我们它有这种功德。这个「毕竟不退」是约没有往生的情况。假设我们能够往生,那当然是「执持登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三种不退。这一段是说「别明力用」。

    最后我们看蕅益大师的一个「较判」,把这个「力用」作一个总结,先看「指出力用」:

    复次只带业生同居净证位不退者,皆与补处俱,亦皆一生必补佛位。

    假设我们今天把四土当中最低的凡圣同居土拿出来说明,说我们临命终的时候带业往生,还带了无量无边的罪业,带了通身罪业。临命终的时候,信、愿、持名,蒙佛接引到「同居」土,成就位不退。这样子都能够跟一生「补处」菩萨在一起,也能够「一生必补佛位」,就是在这一期的生命当中,就能够成就等觉菩萨的阶位。这极乐世界不能成佛的,一世无二佛,到极乐世界能够到达等觉菩萨,要成佛还要到凡夫的世界。这个当中所谓的「皆与补处俱,亦皆一生必补佛位」,这下面一段解释了:

    夫上善一处,是生同居,即已横生上三土,一生补佛。是位不退,即已圆证三不退。

    这个是引用经文,在经文当中的「正宗分」,蕅益大师分成三段:信、愿、持名。

    第一个是「广陈彼土依正妙果以启信」,广泛的讲到极乐世界的正报庄严、依报庄严,来启发我们的信心。这个信心主要是深信三力不可思议,三力所成就,这叫做启信。

    第二段「特劝众生应求往生以发愿」。前面讲到依正二报以后,释迦牟尼佛提出两个理由要我们往生。什么理由呢?第一个就是「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就是一生补佛;第二个「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这是释迦牟尼佛把前面的依正庄严作出两个总结,就是这两个理由,所以我劝你们往生。

    第一个「上善一处」,所谓的「上善一处」是说你「生」在「同居」土,事实上是「横生上三土」。

    这个我们解释一下。一般的国土,乃至我们娑婆世界的国土,是一个竖的。这个竖的国土它是一个法界,人跟人之间,譬如说我们跟鬼神是有界限的,鬼神的依正二报我们不能受用,鬼神也不能受用我们的依正二报,这个土跟土之间彼此不能够互相受用。但极乐世界的土,四土当中,它彼此能够受用的,这是一个特别的地方。

    换句话说,我们虽然是带业到凡圣同居土,我们还是可以去受用极乐世界的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的境界,是有这种境界。比如说我们看一个情况可以看得出来,《无量寿经》说:极乐世界的宝树,它每一个宝树的树叶当中,比如我现在要去听弥勒菩萨说法,但是我又不想去。我不想去,但是我很想听,那在极乐世界的宝树当中,它能够现出十方诸佛的国土,在那个地方看到十方诸佛的说法。

    这种国土肯定不是凡圣同居土,也不是方便有余土,那是《华严经》一为无量,无量为一,一种互含互摄的实报庄严土。它能够从「于一毫端现宝王剎,住微尘里转大**」,那都是实报庄严土的境界。你读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