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阿弥陀经要解》第10集(8/8)
可以看到下面。
极乐世界的四土,它是互相可以来往的,所以后面经文就讲到:「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蕅益大师解释什么叫做「诸上善人」呢?就是等觉菩萨,一般的菩萨只能叫做「善人」;诸「上善人」加一个「上」字,表示那是等觉菩萨。跟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互相的往来,你看这件事情(呵──),这不得了。我们在娑婆世界我们遇到忏公师父觉得不得了,你看到观世音菩萨那是什么境界啊!那还得了啊。
所以它的地方就是在这个地方,因为它四土能够互相见闻。那在讲到当教的时候,站在行布的角度,我们还是必须把四土的因果区别出来,后来再讲到它圆融的情况。
问:
答:是的。因为你不发菩提心……,基本上我们的心有三种发心,修行有三种发心:
第一个是求增上心。我不想到涅槃去,我也不想成就无上菩提,那你干什么修行呢?我希望下辈子做国王,生到天上去,增上。我希望我下辈子的生命,比今生更好,就可以了。这种有所得的心,你招感的时空一定是有限量的,因为你的因地有限量,不可能跟时空无尽的法性相应。所以说,如果你今天为了世间的五欲快乐而念佛,这个时候你一定是投生在三界,因为你的发心跟弥陀的本愿是不相随顺的,因为你心中所想的那个净土,事实上你心中所想的净土是天界,因为那是有限量的,因为你发心如此。
你如果不是发增上心,就是发出离心。发出离心的人,他的心情,他不追求无量的生命,他的心情是:「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冤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反正我离开三界以后,我就大事已办了。无量无边的众生在受苦,跟我没有关系。所以阿罗汉的因地,以这样的因地为发心的时候,他的加行到达三界以后,他的生命就停下来了,没有三界烦恼的业力,但可也没有依正庄严,因为他这个车子、这个乘,到那个地方已经所作皆办,大事已办了。
你看极乐世界,它不是人天有限量的果报,它是一个时空无尽的果报;它也不是一个偏空涅槃,它很明确的讲到极乐世界有果报体的,有正报、依报庄严,那是一个大乘善根界。所以元晓大师说:
你今天不发菩提心,没有发这种广大无边跟长远无尽的愿力,你不可招感这个广大无边的国土跟长远无尽的寿命,不可能,因果不相符合。这个是很明显,从因缘上来看就是这样。
蕅益大师又把「深信发愿」跟「菩提心」又把它给统一起来。
好,我们今天讲到这里,九品往生,我们下一堂课再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