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凡圣同居土里面安住。就是你的佛号念到乃至还没有断见思烦恼之前,都隶属于这个国土,这是第一种。
「若持至事一心不乱,见思任运先落,则生方便有余土。」你能够把佛号念到「事一心不乱」,蕅益大师讲这个事一心不乱,它是「见思任运先落」,把「见思」的烦恼给消灭了,「生」在「方便有余土」。这个「方便有余土」怎么说呢?这个「方便」指的是修习这个空观──我空观、法空观,它是一种方便,以无所得为方便,悟入实相的方便,他修这个方便道,就是我空、法空。
这个「有余」是因为无明未破,所以「有余」,他还以剩余,他虽然破了粗的见思,但是微细的无明烦恼没有破,所以相对大乘来说,他的烦恼还是有所剩余,所以叫做「有余」。这个「方便有余土」所收摄的众生,包括二乘的无学,二乘的阿罗汉、辟支佛,乃至地前菩萨,这个初地以前的菩萨,都是在「方便有余土」安住。
第三「若至理一心不乱,豁破无明一品,乃至四十一品,则生实报庄严净土,亦分证常寂光土。」说我们能够念到「理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是什么境界呢?「豁破无明一品,乃至四十一品」,就是破无明、证法身,破一分的无明,证一分的法身。这个时候,我们到极乐世界是生在什么土呢?「生」在「实报」庄严土。
这个「实报」就是一种真实的果报。凡夫的果报不真实,说你今生是个人,不真实,因为没几年你死掉以后,你下辈子变成另外一个众生了,这个果报体不能够恒常相续的受用,它会变化,就像我们做梦,如梦如幻、如泡如影。你说你做梦的时候,你梦到你是一个国王,多么的自在,醒过来以后,什么都没有,所以不真实。你说你今生过得很快乐、很有钱、眷属很好;但是你死掉以后,什么都没有,这不真实。
这种初地以上的菩萨,他有所谓的功德报身,无量光明、无量相好的功德报身。这种功德报身得到以后呢,它能够尽未来际的受用,所以叫做「实报」,这个果报是真实的,它不会破坏的。「庄严」,这个「庄严」是简别二乘的偏空,它有无量无边的庄严,当然主要的是正报的庄严、依报的庄严,它有依正二报。这个是指初地乃至十地的菩萨。
「亦分证常寂光土」,这个「常寂光土」跟「实报庄严土」是不一样的。这个「实报庄严土」是一种果报,是一种受用的果报,就是你这个六根能够接触六尘,能够见闻觉知,能够受用的果报。这个「常寂光土」,它不是受用的,它是一种理性,这真如法性,它是一种无相的法性。
这个「常寂光」怎么说呢?「常」指的是法身德,它常住而不变,这第一个。这个「寂」指的是解脱德,它有寂灭的意思,寂灭烦恼,不再受烦恼跟业力系缚,所以叫做解脱德。这个「光」是指般若德,心中的光明能够破除黑暗。这「常寂光」,有常住义是法身德,这个寂灭义是解脱德,光明义是般若德。这是讲到真如的三种功德。这是讲念到「理一心不乱」的情况。
第四个「若无明断尽,则是上上实报,究竟寂光也。」我们这个佛号能够念到所有的「无明」完全都消灭了,你到那个地方「是上上实报,究竟寂光」,那就等于是成佛的意思了。
智者大师把净土分成四土,蕅益大师也引用这个思想,他就把这个作一个判教。不过我们一般来说,值得我们关心的是凡圣同居土。因为我们一般要念到断烦恼是很困难的,所以我们特别关心的是这个凡圣同居土里面的三辈九品。关于这一点,我们看「附表四,三辈往生」:
附表四─「三辈往生」
前面的信、愿、持名是因地的修行,这三辈往生是果地的功德。天台宗的修行当中,有「十法成乘」,其中一个讲到「知位次」,就是你修行要知道你所相应的位次,你要知道你的阶位在哪里,才不为生起增上慢。净土的位次主要的依据有两个,一个是《无量寿经》的三辈,一个是《观经》的九品。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