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来小说网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第7集(4/7)

皆随喜」,我们对于这个五乘的功德,平等的随喜。所以这个随喜它的所缘,是缘这些善法,表示我们的随喜,这是一种生善。

    第四个劝请。前面的随喜主要是约福德,这个劝请是约智慧。就是说「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诚而劝请,惟愿久住剎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我们希望无量无边的佛陀、菩萨这些大善知识,都能够在我们众生这个黑暗的世界能够住世,广泛的宣说佛法,让佛法的光明不要断灭,这个是属于法施(佛法的法)。随喜跟劝请都是属于生善。

    第五个回向,最后我们把我们前面的忏悔、随喜、劝请,乃至发愿的功德,最后作一个回向。往两个方向去回向:第一个、回向自身成就无上菩提;第二个方向、回向法界众生都能够离苦得乐。智者大师的意思这五悔,这五个法门能够快速的灭除我们的罪障,能够快速的积集广大的福德、智慧资粮,净罪集资。

    「六念」,这个六念是佛、法、僧、施、戒、天。第一个念佛,我们心中忆念佛陀,佛陀是我们的人天导师。由于佛陀的出世说法,使令我们明白修行的方法。第二念法,就是不断忆念我们修行的法门。第三念僧,这个出家的僧团是我们的善知识、是我们的归依处。第四忆念布施。第五念戒,忆念我们所受持的戒。第六忆念天,这个「天」是指长寿安乐,这里的「天」特别指的是涅槃,说这个世间是苦、空、无常的,只有涅槃才是我们真正的归依处。这是六念,有六个地方是我们不断忆念的处所。

    前面所说的方法,「一一行成,皆生净土」。成就了以后,都能够以这种功德而回向净土。这个地方是讲到其他修行净土的方法。

    再看第二段「独显持名妙」:这当中,「持名」的方法就特别的微「妙」不可思议了。它微妙的地方怎么说呢?看蕅祖开示:

    唯持名一法,收机最广,下手最易。故释迦慈尊,无问自说,特向大智舍利弗拈出,可谓方便中第一方便,了义中无上了义,圆顿中最极圆顿。故云: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也。

    这以下特别讲出本经「执持名号」的法门,「唯持名一法,收机最广,下手最易。」这个念佛法门它的特色有两个:

    第一个「收机最广」,这种方法它三根普被。上至文殊、普贤,看《华严经》这种地上菩萨他也念佛。下至五逆、十恶,这个内心当中摄持无量无边罪业的众生,他临命终的时候,他那个罪业已经变现成地狱的猛火,他在这种扰动的苦恼当中,诶,他也能够念佛。他已经不能起来礼拜了,他也不可能在这个散乱当中去观想、观像,他但是忆念弥陀的名号,具足十声,转地狱的火成金莲花,火焰化红莲。所以这个法门,收机最广。

    其次,「下手最易」。任何的时间、任何的空间,你都能够修学,它没有时空的障碍。

    基于这种理由,故「释迦慈尊无问自说,特向大智舍利弗拈出。」因为这个法门的三根普被,所以它不必简别任何的对象,所以佛陀就在没有人发问的情况之下,就主动的「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就主动的向舍利弗讲出这个法门。所以这个地方,因为它收机最广、下手最易,所以它不必简别对象。这是讲到它的一个特色。

    这以下赞叹念佛法门的微妙处,这个地方有三段:「可谓方便中第一方便,了义中无上了义,圆顿中最极圆顿。」这三段,古德解释《弥陀要解》,分成教、行、理。这个「方便」是约「行」法,从修行上来说,修行上特别「方便」;这个「了义」是约「教」,这个教法特别的究竟「了义」;第三「圆顿」是约「理」,这个理特别的「圆」满「顿」超。

    我们根据这个修学的次第,先讲这个「教」,讲这个了义。基本上在祖师的开示上,说我们在修行一个法门之前,要先对这个法门作一个判教,判断这个教法是了义、不了义。就像说我们今天去坐车子,你不能一股脑就坐上去,你要先问明白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