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来小说网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第23集(3/7)

」跟「思惟如意足」,等于是整个禅定的正修,前面的「意」跟「精进」是一个方便。这个「心」就是一个正念,就是心与所缘能够明记不忘。比如说你是以佛号为所缘,你心中念兹在兹,一次一次的去忆念你的佛号,使令这个佛号不忘失。这个「心」就是一个正念。

    这个「思惟如意足」就是正知,经常能够觉察了知你是不是忘失所缘。你那个旁边有一个观察的、注意的,经常能够正知。正念正知、正知正念,是修禅定的正式法门。依止这四个法而成就禅定,这叫「四如意足」。四正勤跟四如意足是一个外凡位,就是外凡资粮位。在这当中去积集你的禅定跟智慧的资粮,这个是外凡资粮位。再看第三个:

    五根

    这个「根」是一个譬喻,就是以这个树根来譬喻我们的信、进、念、定、慧五个法。这个树的根,主要有两种功能:第一个它有「摄持义」,它能够摄持不失。这表示说,到达「五根」的时候,我们心中的五种善根──信、进、念、定、慧善根,已经不容易退失,它就像这个树根,它能够坚定的在这个大地当中站立起来,摄持不失。第二个它有「生长义」,它不但是保持不失,而且它能够一次一次的生长广大,所以这个「根」有摄持义、有生长义,所以叫做「五根」。这个时候已经从外凡位到达内凡位。第一个是「信根」:

    信正道及助道法名信根。

    我们刚开始对于四念处的信心,是个仰信。我们说这个色身是不净的、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我们平常的内心是活在颠倒当中,我们总是觉得色身是安乐美妙的,爱着色身。那佛陀说:色身是不净的。这个时候我们心中虽然有仰信,但可也是疑惑,真的吗?色身是不净的吗?我们这一念心真的是无常的吗?我们内心当中的信心是非常薄弱的,只是对于三宝一念清净的仰信。但是经过前面的四正勤跟四如意足,加强了止观以后,这个时候我们的信心决定下来,「信正道及助道法名信根」。对于这个「正道」,指的是止观;「助道」指的是持戒,或者也包括修福,这个是助道法门。这个时候对于这样一种法的信心,能够摄持、能够增长。再看「精进」:

    行正道及诸助道善法,勤求不息,名精进根。

    到了内凡位的人,他在修行,他主动就会精进;不像前面的外凡位,很多的烦恼会障碍他。所以这个修行人,他内心当中,真妄交攻,非常矛盾,完全是仰赖信心。到了内凡位的时候,他的修行,他粗重的烦恼都被调伏,所以有事没事,自动会想要打坐,任运的「勤求不息」,这就是「精进根」。这个「根」就像树已经牢牢固固的在大地当中扎下去了。「念根」:

    念正道及诸助道善法,更无他念,名念根。

    心中能够经常的去忆念他所受的法,当然这个地方的「念根」,主要指的是「止」,止的力量。

    摄心在正道及诸助道善法中,相应不散名定根

    这个止增长以后,就变成定了。

    为正道及诸助道善法,观于苦等四谛,名慧根。

    这个对于正道及助道的善法,经常观察苦、集、灭、道四谛是慧根。

    这个五根,莲池大师解释:这五根是由前面的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来的。这个信是一个基础,信是通于整个后面的四根。这个四念处它成就了念跟慧,就是为什么会有念根跟慧根呢?就四念处。因为你四念处,你一定把心先止住,念住心,然后由慧观察,由这个四念处成就念根跟慧根。这个四正勤成就精进根,就是对于断恶修善品,能够勇悍为性。这个四如意足成就定根,这个信是通于后面的四根。

    所以莲池大师就说:这个经文为什么但提五根、五力,没有谈到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呢?莲池大师说:讲到五根就包括了前面三个。因为你怎么会有五根呢?这个五根是由前面的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修习,修习所成就的果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