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云妙音,未出壳时,音超众鸟
「迦陵频伽」翻成中文叫「妙音」,因为它的声音特的美妙。怎么说呢?它乃至还在蛋「壳」当中,它就能从蛋壳当中发动出一种音声,「超」越所有的「鸟」。所以经典当中,我们经常是用「迦陵频伽」的声音来赞叹佛陀得音声,因为它的声音特别的美妙,「妙音」。
共命,一身两头,识别报同。
「共命」,这共命之鸟是很特别的,「一身两头,识别报同」。这种鸟它一个身体两只脚,但是他有两个头,它身体的脖子当中分出两个头。「识别报同」,它是两个不同的心识,两个不同的生命体住在同一个果报,这种鸟的情形很妙的。
比如说释迦牟尼佛有一次跟提婆达多两个一起做共命之鸟,两个人就一个人一个心识,一个人一个头。释迦牟尼佛(迦喽嗏头)这个头特别精进,经常保持觉醒;提婆达多(优波迦喽嗏头)这个头好乐睡眠,经常睡觉。这么一天,这个共命之鸟就飞到一棵香草的树上(名摩头迦,其树华落),很多水果。这时候因为提婆达多鸟在睡觉,释迦牟尼佛就把香草全部吃光了。吃光了以后,提婆达多鸟一醒过来:诶,你怎么把这些香草都吃光呢?释迦牟尼佛就解释说:我看你在睡觉,不好意思打扰你,反正我吃饱了,你也吃饱了,我替你吃一样的啦。(诃──)提婆达多非常不高兴说:你讲这些话是非常不对的,你故意把这个好东西吃光了,我一定要给你一点教训。
这一天,提婆达多鸟就故意飞到有毒草的地方,就以瞋恨心吃这个毒草,要把释迦牟尼佛鸟给毒死。一吃下去,两个都毒死了。所以说,它是同样的果报体,但是住了两个不同的心识,一个是善良的心识、一个是邪恶的心识。就是两个不同的心识,共同的摄持一个果报体,所以这个鸟是很妙。这共命之鸟,两个神识,一个果报体。
此二种西域雪山等处有之,皆寄此间爱赏者言其似而已。
这「二种」在「西域雪山等处有之」,这中国就没有,在印度的喜马拉雅山,才有这种「迦陵频伽、共命之鸟」,这是非常稀有难得的。「皆寄此间爱赏者,言其似而已。」一般人就是欢喜鸟,在介绍动物的书上说:所有动物当中,颜色最美的、音声最好听的,所有动物当中是鸟类。鸟类的种类,它的颜色变化最多、音声也特别美妙。所以释迦牟尼佛慈悲,特别把极乐世界的鸟类提出来说明,就是因为我们娑婆世界爱鸟的人很多,所以就特别讲出这种情况。「昼夜六时,出和雅音」:
六时出音──则知净土不以鸟栖为夜,良以莲华托生之身,本无昏睡,不假夜卧也。
极乐世界它没有白天、晚上;娑婆世界的晚上,这个鸟就栖息在树上不活动了,白天再出来觅食。极乐世界的鸟没有所谓的栖息,所以经常演出柔和的音声。因为是莲华托生之身,我们的意生身没有睡觉的情况。看这个意思,极乐世界有吃饭「饭食经行」,但是没有睡觉,这是很特别的。一般的果报体,你要吃饭,就一定要有睡眠,这个业报身。就是你要消化,消化营养一定要假借睡眠。说你这个人在娑婆世界,你有吃饭没有睡觉,无有是处,不可能。在《瑜伽师地论》上说:你只要要吃饭,就一定要睡觉。但极乐世界的果报体,他吃饭,但是他不睡觉,不用睡觉,这个意生身的情况特别。这个地讲「出和雅音」。
这种音声,「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这个「演畅」就是演说。「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这个「等」字,就包括了前面的「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关于这一点,我们看蕅祖的注解,这是解释「释法利」:
释法利──释道品──总标
就是听到这个声音所得到佛法的利益。看第一段「释道品」,这个地方是讲到极乐世界经常演「三十七道品」。这个「道」就是趋向的意思,就是说这个法有一种力量,能够引导我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