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所成就的。
这个地方「供养他方十万亿佛」,莲池大师他认为:这一段的经文重点在修福,就是表显了极乐世界的, 菩萨,他修习福德资粮的一个殊胜。莲池大师认为下一段的经文,「演说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是表显极乐世界的一种智慧,成就智慧的殊胜。这是说我们到极乐世界(我们一个菩萨是为菩提道求生净土),当然不是为了去那个地方住在宝树、楼阁,欣赏「黄金为地,雨天曼陀罗华」如此而已,要紧的是积集福德、智慧的资粮。这个地方莲池大师讲:「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因为佛是最殊胜的福田,所以这个地方是很重要的一个关键,所以释迦牟尼佛特别说明出来。
在经典上说:我们一个人能够供养到真佛,这个果报会让你现身就能够得到现生的果报,供到真佛,不是供养佛像。你能够遇到真佛,能够如实的供养,这个果报你马上就能够受用。
佛在世的时候,佛陀在舍卫国三个月结夏安居,结夏安居完了以后,就到隔壁中印度的波罗奈国去。这个波罗奈国的国王是信奉婆罗门教,所以婆罗门的老师就建议国王说:佛陀要来到我们这个地方游化,他有很多很多的真理要宣说,有广大的摄受力,你要规定所有的人民,都不可以去供养佛陀,否则我们婆罗门的眷属就会减少。国王就召告整个国家,他说:佛陀要来我们波罗奈国游化的时候,谁敢供养佛陀,罚五百金。就贴出这样的公告。
当释迦牟尼佛来的时候,第一天带着比丘去托钵,就托空钵而回。正当佛陀要回到精舍的时候,这当中有一个老妇人,她也不认识字(哈哈),这公告写什么她也不知道。她那一天准备要煮中饭,把米洗完了,米水要拿去倒。要倒的时候,看到佛从正中央走过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放大光明。因为她不知道告示上写些什么东西,她就很真诚的拿米水供养佛陀。佛陀就欢喜心接受了,当下就把米水喝下去。喝下去以后,佛陀当众为她授记。
这个时候,很多人很惊讶的说:你怎么敢公然的违背法律呢?很多的婆罗门就围过来。围过来以后,佛陀就为他授记说:你供养的功德,我为你宣说一下:你今生死了以后,你就到天上去,到四天王天;四天王天完了以后,到忉利天;忉利天以后到六欲天;六欲天完了以后,再到人间来。你只要到人间,就是受大富长者的福报,要不就到天上去。在人天往返十五劫,十五劫的时间,这么长。然后,出生为人的时候,生长在一个没有佛的时代,证得辟支佛果。
佛陀讲完这句话的时候,这些婆罗门的大德就不服气了,就跟佛陀说:佛陀啊,你是一个剎帝利主,你是净饭王的儿子,是高贵的种性,你怎么能为了饮食而说谎呢?说她供养你洗米水而已,你怎么能说她有这么大的功德呢?佛陀这个时候出广长舌相,把舌头伸出来,把整个头都盖住。在当时的印度,每一个人都知道:舌头能够盖住头部,那是生生世世不打妄语的。这时候婆罗门的这些长老就生起了恭敬心:唉呀!这是一个有道德的人,是一个不讲妄语的人;但是你要讲出个道理来听看看。
佛陀就指着前面的一棵尼拘陀树说:这个尼拘陀树它现在的树能够庇荫五百个人,五百个人可以在下面乘凉;但是这棵树刚开始的种子,只有三分之一个芥子这么大,这个芥子像芝麻那么大。它刚开始的因地,只有三分之一芥子大的种子。它为什么能够长成这么大呢?因为它掉在一块肥沃的田地上,吸收大地的水分、矿物质。这样子慢慢慢慢,就能够长到像这样能够庇荫五百个人的大树。
佛陀说:供佛亦复如是,虽然她那是那么一个小小的米水;但是她所供养的是一个殊胜的福田。所以她这小小的因地,就能像那三分之一芥子大的种子一样,就能够长成庇荫五百个人的大树。这个时候婆罗门就对佛陀生起了恭敬心,很多人就归顺了佛陀。这意思是说:我们在生命当中,如果能够遇到真佛,不是看到佛像,不是供养佛像而已,你看到佛陀而作如实真心的供养,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