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来小说网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第19集(2/7)

好的眷属,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声名、地位。本来是应该好好的安住了,这几十年的辛苦不容易啊,十年寒窗啊。但是遇到死亡的时候,把你今生所有的努力全部破坏了,你必须又去投胎,又重新开始。

    所以我们说这个生死疲劳,《八大人觉经》说:「贪欲为苦,生死疲劳由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生死疲劳这件事情,从死亡的角度来观察,我们这一生实在是太疲劳了。你今生好不容易盖了一个房子可以安住了,这地震一来破坏了。怎么办呢?重新再盖。重新再盖,好不容易盖好了,应该可以好好的安住下来吧?不行,又破坏了。所以我们在三界流转当中,这个死亡一次一次的打击我们,这件事情太苦恼。所以阿弥陀佛的慈悲,他提供的果报体是寿命无量,这件事情非常重要,使令我们有安全感。所以这个「寿命无量,故无死苦」。

    第五「无父母妻子眷属,无爱别离苦」。极乐世界是莲华化生,所以你没有所谓的父母这件事情。极乐世界也没有女人,所以也没有所谓的妻子,每一个人都平等。这世间上的事情,「爱是苦本」,我们既然没有这种亲属的爱着,也就没有所谓的爱别离的痛苦,所以「无父母妻子眷属,故无爱别离苦」。

    六「所求如意,无求不得苦」。极乐世界的果报体它有自在力,思食得食、思衣得衣,所求如意,所以没有求不得的痛苦。

    第七「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故无怨憎会苦」。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我尊重你、你尊重我,大家都是修行人,所以没有怨憎会的痛苦。

    第八「观照空寂,故无五阴炽盛苦」。极乐世界的那一念心,念念的观察空性的真理,这个时候把身心的这种炽盛、这种流动相给消灭了,内心当中一片的寂静安乐。所以观照空寂,它没有五蕴炽盛的痛苦。所以站在凡圣同居土,「无有众苦」是它是没有「分段」的「八苦」。

    「但受诸乐」怎么说呢?

    第一个「不病不老」。极乐世界的这个身心果报,它没有老病的情形。他从莲华出来以后,他身相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放大光明。从现在开始到无量寿都是这样子,他不会有这个生病来干扰你、没有老来干扰你,没有这种事情,所以他这样也是一种快乐的情形。

    第二个「自在游行」。我们凡夫的心情,当然不是说一定要常者生厌,一直在一个地方待,再好的地方总是觉得不圆满,所以它就是有这个神足通。我们下一次会讲到,「供养他方十万亿佛」。极乐世界它的果报体提供你神足通,他的活动范围能够到达十万亿佛的神足通。你能够以这个神足通,遨游十方世界,无有障碍,这样子也是一种安乐的境界,「自在游行」的安乐。

    第三个「天食天衣」。我们娑婆世界衣食的获得,你要去工作,花八小时,把精神体力投资了以后,才有所谓的衣食现前。极乐世界的衣食是:思食的食、思衣得衣。凡圣同居土他就是有这样的习气,他欢喜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饮食,你一想,它就现前,吃完了就消失掉,他「天食天衣」安乐。

    最后「诸善聚会」,人跟人之间都是和平相处,有这样一种安乐的情况。这个是站在凡圣同居土,它「无有众苦,但受诸乐」的一种情况。接着我们看方便有余土:

    方便体观巧,无沉空滞寂之苦,但受游戏神通等乐。

    极乐世界的「方便」有余土的空观,是从「体」空「观」悟入的,所以它是「巧」,它没有我们娑婆世界一种沉空滞寂的痛苦。我们看《阿含经》说:这个人在娑婆世界成就阿罗汉以后,他的心情:「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冤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就是说这个阿罗汉他思惟这个苦谛,思惟得很厉害,刺激他成就圣道以后,他的一念心情:少事、少业、少方便。他没事他就愿意入灭尽定,去受用他那种涅槃寂静乐。

    当然这当中有寂静的安乐,但是从究竟的角度来说,他还是有苦。什么样的苦呢?「沉空滞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