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东西坏掉了,不能马上换,要拖一段时间以后才能够换。这意思就是说:你什么事情都做圆满以后,这当中随时会有灾难出现的。说这个月忌全圆、花忌全开。这个月圆了以后,月圆则缺,花开则谢。因为这个世间上的事情是苦乐夹杂的,你功德天受尽了以后,这个黑暗就出现了。
我日常生活当中也有这种体会,说我特别喜欢吃一个东西(哈──),这个东西假设有五块,我就吃它个三块,克己复礼,稍微克制一下。诶,我发觉我们经常可以吃到这个东西。我想:如果哪一天放纵自己,把这五块全部吃完,这东西就不会现前了。这是说,这个世间上的功德境界就是这样,你把一件事情做尽了以后,月亮圆满的时候,它下一个就是缺了;花开到极限以后,它就是要谢了。
所以古大德一再的提醒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有漏果报。我们如何去面对这样的果报呢?如何安身立命呢?就是你有十分的福报,不要把它享尽,享个六分,少欲知足。这种情况,虽然娑婆世界有无量无边的灾难,但是你会降到最低,就是那个黑暗不容易出现,就是这一层道理。所以说,娑婆世界的果报体,苦乐夹杂,苦中有夹杂乐,乐中也夹杂了苦。
但这是一种外相的观察,如果从本质上来说,「其实苦是苦苦,逼身心故;乐是坏苦,不久住故;非苦非乐是行苦,性迁流故。」如果从真正的本质来说,「苦是苦苦,逼身心故」。娑婆世界有很多的苦恼境界,这个世界多灾难,这个老病死、人跟人之间互相的伤害,乃至三恶道的苦、刀山油锅的苦,这个是「逼」破我们「身心」的,这个我们容易理解。
第二个是「乐是坏苦不久住故」,可乐的境界也是苦。为什么?「坏苦,不久住故」。这个事情是这样子的:乐为什么是苦呢?这是怎么个安立法呢?因为我们凡夫的心跟可乐的境界一接触的时候,我们会有一种爱着的心情,不管是财富、不管是眷属、不管是声名。我们去受用这种可乐境界的时候,我们产生爱着。但是当这个可乐的境界破坏的时候,那种痛苦比刚开始没有的时候还厉害。所以说,这种可乐的果报,它「不久住」,也只能说是一种痛苦,无常故苦,使令我们非常的没有安全感。
我们不知道我们现在所拥有的这一切境界,什么时候会破坏。可能明天早上一起床就破坏,乃至下一剎那就破坏。就是说,我们在面对这种娑婆快乐的时候,我们不知道黑暗什么时候会出现。说功德天出现了,没错;但是她妹妹,什么时候出现?我们不知道,因为她们俩个经常在一起的。你要了功德天,你就必须去承担黑暗的出现。那黑暗什么时候出现呢?这没有人知道,这个就是苦,是一种不安稳性的苦。
「非苦非乐是行苦」,我们有时候也受用一种不是痛苦、可也不是快乐的舍受,但是它也是苦,因为这种扰动「迁流」,这不寂静也是苦,这比较微细了。
在《俱舍论》上说:这娑婆世界的果报,就像一个人长疮一样。说这个疮有三种的差别情况:第一个你用火去烫这个疮,非常的痛,这就是苦苦。第二个我们用冰块去敷这个疮,感到暂时候的安乐;但是这个乐受,它的本质还是疮。就是它这个疮的本质是没有改变,只是你用冰块暂时候去敷它,它暂时候有一种乐受的感觉,就是这样子而已。有时候我们不用冰块去敷它、也不用火去烤它,这个时候就保持一个疮的相貌,这个就是行苦。
这娑婆世界的苦是安立在无明烦恼,它的本质是依止无明烦恼,所以说它就有苦苦、坏苦、行苦的情况出现。这是讲到娑婆世界的一个苦乐相貌,它的苦乐相貌就是这样子。极乐世界的苦乐是什么情况呢?
彼土永离三苦,不同此土对苦之乐,乃名极乐。
极乐世界是「永离三苦」,极乐世界的功德是弥陀的本愿功德所成就,没有苦苦、坏苦、行苦的情况。不像我们娑婆世界的这个果报体,它是一个业感、一个有漏的业力所招感的,它的快乐当中夹杂了痛苦,痛苦当中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