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当我们今天得到人身,遇到阿弥陀佛的住世,遇到这个国土的住世,应该怎么办呢?「正应发愿往生,亲觐听法,速成正觉也。」所以蕅益大师把佛陀的这个深意讲出来,佛陀为什么要强调「今现在说法」,就表示说:一方面破除我们对过去、未来的疑惑,一方面就是提醒我们要把握机会,因为他是「今现在说法」,一个存在的事实,一个值得我们把握的机会,是有这一层意思。好,看最后一段:
结出序义
佛陀讲这个「序」的意「义」,蕅益大师有三段:
复次二有现在,劝信序也;世界名极乐,劝愿序也;佛号阿弥陀,劝持名妙行序也。
这个地方是把净土的因地标出来,这段经文:「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这当中已经隐隐约约的把修行净土的因地法门讲出来。怎么说呢?「二有、现在,劝信序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这个是让我们有信心,原来这个极乐世界是真实存在的,它不是一种缘影虚妄的天方夜谭,这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境界。
「世界名极乐,劝愿序也。」这个世界是一个极乐安养的世界,使令我们能够生起一种往生的愿望。第三「佛号阿弥陀,劝持名妙行序也。」极乐世界的依正二报是如此的广大,这个广大的所缘境,我们怎么下手呢?跟弥陀感应道交呢?有一个办法,你忆念他的名号,这最简单、最稳当。这当中就说出它的一个行门,「持名妙行」;「有佛号阿弥陀」,就标出我们忆念的对象。就是我们没办法忆念广大的依正二报。怎么办呢?你但是忆念弥陀的名号,信、愿、持名,这是往生净土的因地。再看它果地的功德:
复次阿弥序佛,说法序法,现在海会序僧。
「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阿弥陀」就说明极乐世界的一个果地有佛陀的住世,这个佛陀住世很重要的。我们能够亲近佛陀,就像小孩子不能离开母亲一样。「说法」,这极乐世界有法宝的流通。「现在海会」就表示「僧」。这个地方是讲出极乐世界的果地功德。换句话说,我们到极乐世界不完全只是去追求安乐,而是能够成就圣道的增上,因为它有三宝的住世。这个三宝住世,对我们圣道是最重要的增上缘,三宝的因缘。这个是讲到净土的功德。
最后一段蕅益大师把因跟果合起来:
佛法僧同一实相,序体;从此起信愿行,序宗;信愿行成,必得往生见佛闻法,序用;唯一佛界为所缘境,不杂余事,序教相也。言略意周矣。初序分竟。
「佛法僧同一实相」,不管是佛、不管是法、不管是僧,把他统一起来,就是我们的现前的一念心性,这个就是我们的「体」,我们整个净土因果的一个体性,这个因跟果的依止处。极乐世界的因怎么来的呢?是现前一念心性创造的。极乐世界的果地功德是怎么来的呢?也是现前一念心性所显现。把这个自体给表现出来,妙因妙果,不离一心,这个「体」讲出来。
「从此起信愿行,序宗。」依止现前一念心性做什么事呢?依止现前一念心性去深信、发愿、力行,这个就是成就净土的因地。「信愿行成,必得往生,见佛闻法,序用。」这往生不退为用,由前面「信愿行」的熏习,这一念心就显现了四种净土。「见佛闻法」是「用」,这是果地的功德。
「唯一佛界为所缘境,不杂余事,序教相也。」在本经当中,佛陀对九法界只字不提,完全讲佛的境界,讲佛的正报、依报。事实上整个极乐世界,不管是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都是佛的境界,佛的本愿功德所显现,这样子就是一个「一佛」乘的「境」界。因为一佛乘就是一行三昧,一佛乘就是你直接观佛的境界,以佛的果地功德当你的因地心,一佛乘,直驱宝所。从这个「教相」来说,它是一个圆教的教义了,一佛乘的境界是圆教的教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