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来小说网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第13集(4/7)

机感。佛,标教主。舍卫等,标说经处也。

    这个「如是」是「标信顺」,由「如是」这两个字,使令我们能够对本经相「信」随「顺」,是属于信成就,这是属于信。「我闻」是「标师承」,是一个闻成就,表示这以下如是的经文,不是我阿难尊者自己能够觉悟的、也不是我自己想出来的,我是亲从佛陀听闻而来的,这是有「师承」的,这表示闻成就。

    「一时」是「标机感」。这个「机」是讲众生的根机成熟了,这个「感」是感应佛陀的说法,这个叫「一时」,就表示时成就(时间的时)。「佛」,这个法是谁说的呢?「教主」,就是我们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佛,这是主成就(主人的主)。「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舍卫等标说经」的「处」所,这是一个处成就,是在什么地方说的呢?处成就。就是信、闻、时、主、处,就是五种的成就,这是一个总标。看「别释」:

    实相妙理,古今不变名如。依实相理,念佛求生净土,决定无非曰是。

    这个「如」就是「古今不变」,叫做「如」。就是说这以下的经文,是不能随时空而有所改变的,经过百千万劫,这个经文的内涵是不能改变的,义理是不能变的,「古今不变」。这个「是」就是说:我们「依」止「实相」的道「理,念佛求生净土」,这个是「决定」没有错「非」的,叫做「是」。这叫「如是」,一方面它是「古今不变」,一方面它是「决定无非」。这两句话是来解释以下的全部经文,都是「如」,都是「是」。

    这世间的学问跟佛法有不同的地方。世间的学问是有变化的,你提出这样的一种学说,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就被推翻了。或者你这个学说拿到外太空、拿到天界去,这个学说就不能成立了,它有时空的限制。但是佛陀所说的法,这个本经的内涵,是「古今不变」的,是「决定无非」的,所以有资格称为「如」、也有资格称为「是」。这个「如是」是总持下面的经文。这个「如是」的经文是谁说的呢?

    我闻

    实相非我非无我,阿难不坏假名,故仍称我。耳根发耳识,亲聆圆音,如空印空名闻。

    「实相」,这我们前面说过了,就是现前一念心性。每一个众生都有一念的心性,「阿难」尊者也不例外。这个现前一念心性、这个明了性当中,是剎那剎那生灭的,没有一个常一主宰的我,所以「我」不可得。但是它有各式各样的染净作用,所以它也是「非无我」。既然是「无我」,「阿难」尊者怎么说是「我闻」呢?这个「我」是怎么安立的呢?因为「不坏假名」。就是这是一个名称,不要去破坏这样的一个名称,依止这样的「假名」,这个「我」只是一个假名,所以「仍称」为「我」。「耳根发耳识,亲聆圆音,如空印空。」能听得一念心性是毕竟空,所听的法义它的本性也是空,「如空印空」,所以称为「闻」。这个「我闻」表示师承,是阿难尊者亲从佛那个地方听闻而来的,叫做「我闻」。

    「如是我闻」这四个字,在一般的经典,都是有这四个字。这四个字的安立,从古德注解当中的说明,主要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尊佛教敕,尊重佛陀的教敕。这怎么说呢?佛陀临灭度的时候,佛陀的侍者阿难尊者哭得很伤心,因为他只是证得初果,还没有断除爱的烦恼。阿那律尊者就跟阿难尊者说:现在不是哭的时候,现在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去办。

    什么事情呢?你要问佛陀四件事情:第一件,佛陀灭度后,我们弟子以何为师呢?佛在世的时候以佛为师,佛陀教我们这件事情该做、那件事情不该做,我们就依教奉行。佛灭度以后,我们佛弟子以何为师呢?佛陀说:以戒为师。佛陀所制定的这些戒法,就是我们的导师。第二个,我们这一念心依何而住呢?前面的戒法是身口的轨范,现在讲我们内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呢?佛陀就指示说:以四念处为住,内心当中安住在四念处。

    第三个,对这些恶性比丘应该怎么办呢?这不听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