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kushuxs.net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七面,我们这一大科是讲到要成就往生的念想。往生的念想,第一个先作庄严想。这个庄严想,它的特点就是一种借相修心,借着这种庄严的相状来产生一种往生的心。因为往生的心,你没有相状,它不可能生起的。
这个借相修心是什么概念呢?我们简单解释一下。
首先,我们的内心,一个明了的心,我们可以简单地分成两大部分:一个是本体,一个是作用。当我们的心回归到本体的时候,那叫作“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那是没有相状的。寂灭相只是一个形容词,它是以无相为相,就是离一切相的。所以,当把心回归到本体的时候,它只有两种功能,一个是清净,一个是具足,但是没有相状。
但是,没有相状就没有作用了,所以,它必须要念头动,一动的时候就有相状了。那么凡夫的念头一动的时候,他是从六根去获取相状,眼根获取色尘,耳根获取声尘。那么六根从日常生活获取的这个相状有什么缺点呢?它会刺激你的感受。所以六根的问题很严重啊,它一定会让你有感受,可能痛苦,或者快乐,就是带动你的情绪。
这个快乐感受一过去以后,你就开始打妄想。对于给你痛苦感受的人,你开始就“于境取相,施设名言”,这个人曾经给你痛苦的感受以后,你就把他想成非常的坏,即便他没那么坏。你就打妄想,就把所有不好的相状扣在这个人的身上。同时,我们也会给一些曾经给我们快乐感受的人安立美好的名言,用种种的赞美加在他身上,也会产生一个相状,一个美好的相状。当然,这些相状绝大部分自己会脱落,随着时间会脱落。
但是,有的相状不会脱落。这个相状如果跟你过去的习气相结合,正是你平时生生世世累积的这个爱取的习气的时候,这个相状从此以后就挥之不去了,那叫作一个“数数现行,深生好乐”,那么就形成每一个人的性格倾向。你开始有性格倾向,表示你的生命已经有生死业力存在了。因为你的妄想跟业力这两个是互为因缘,第六意识的妄想执着会牵动生死业力,生死业力也会加强你的颠倒妄想。你打什么妄想,你就很容易造什么业,因为你身体是个工具。
你想想看,一个人好端端的,谁愿意去造罪呢?肯定是“仁者心中必有一物”,你一定有一个错误的颠倒妄想控制你,让你没办法克制自己。凡是会造罪的人,他一定打一个很坚固的妄想。那么这就构成一个恶性循环,这人生就无解了。由过去的业力就带动了妄想,这个妄想又造业,这就辗转相续,没完没了。每一个人的心中妄想打的不一样,有些人打的是跟财富有关的妄想,有些人打的是名的妄想,有些人打的是感情的妄想,财、色、名,各式各样的妄想。
直到有一天,佛陀出世了。我们注意看,佛陀在处理人生的问题时,他不着急处理你的业力,因为这不是重点,而且业力也不好处理。你看过佛陀一出世告诉你处理第八识吗?没有!只有外道。外道的修行方向错误,业力跟妄想纠结在一起的时候,外道就先处理业力,修什么苦行、不吃饭……结果问题都没解决。业力跟妄想纠结在一起的时候,有智慧的人是处理妄想,把妄想解开了,业力就解开了,而不是先处理业力。你看,你要是处理业力,佛弟子没有一个人有像是苦行外道的本事:他整天泡在冰水里面,拿那个针去刺自己;一天到晚就一只脚站在地上,他不两只脚着地,一只脚着地。各式各样的苦行,向牛学习,持牛戒,持狗戒,为什么?因为他们试图要透过苦行来消业障。
其实,问题不在业力,我们说过,业力是被动的。其实我们现在都错怪业力了。我们每一个人只要痛苦,很简单,就归咎:啊,因为我业障重啊!你这个是误会业障。你是妄想打太多了,不是业障重啊。你哪是业障重呢?业力如果会讲话的话,它说你冤枉我了,是你来惹我的,不是我去找你的。所以你看《楞严经》,首楞严王三昧,“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希有”,先赞美楞严法门殊胜,它干什么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shu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