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kushuxs.net
通琇正色道:“四谛五蕴,六道轮回,均是大智先贤所悟之天地真道。五蕴皆空,才能超出三界的生死之外。世间一切,不过是镜花水月,如电光石火。众生累劫,只有勘破红尘,多种善因,方能脱离六道轮回,进入那不生不灭的涅槃至境。”
茅天宇低头不语,寻思道:“你虽是一片好意,但那家仇国恨均是切肤之痛,岂能凭你一个老和尚三言两语,就叫我放弃报仇雪恨。何况你口中所说的轮回涅槃,只不过是一家之言,在在仍是未知之数。眼下自己报仇心切,须当快刀斩乱麻,莫要让这老和尚再继续说下去。”
他心念电转,片刻便已经有了计较,随即开口问道:“请问大师,何谓六道轮回?”
通琇见茅天宇相询佛理,以为他已被自己说动,喜道:“轮回是指众生之上下浮沉生死流转,由上而下共有六道,即:天道、人道、修罗神道、傍生道、鬼道、地狱道。众生由于五戒十善及十恶五逆,便须承受相应的福报或罪报。报业受完,便是一期生死的终结,却又是另一期生死的开始。如此便在六道之中,轮回生死。”
茅天宇追问道:“然则众生在各道中上升或下堕之后,都还有再次下堕或上升的机会了?”
通琇点头道:“不错,众生由于善恶业因的造作,便继续在六道中上下流转,或再往生善道,或再往生恶道。”
茅天宇又接着问道:“这么说来,那制造明史冤狱的卑鄙小人,残杀汉人百姓的满人鞑子,虽受恶业堕落恶道,但依然可凭在恶道中的善业又升上善道?”
通琇闻言一征,随即又点头道:“正是,六道轮回便是因缘果报的循环往复。”
茅天宇不由得哈哈大笑,说道:“既是如此,大师你不必再劝说于我了。待我杀了仇人之后,自必多做善事,累积善因,以功德弥补积恶。万一真的不幸堕入恶道,也自当一心向善,再求往生善道。”
通琇不禁面色一变,他眉头微蹙,轻轻摇了摇头。
玄清见茅天宇执迷不悟,竟然轻看佛理,心下早已忿忿不平。他在一旁插口说道:“茅公子,你怎可对我师父如此无礼?你可知我师父乃是当朝国师?他肯指点于你,乃是你难得的造化。”
通琇忙喝止道:“玄清,不可胡言乱语!”
茅天宇闻言却是吃了一惊,急问道:“什么?你说什么?通琇大师……是当朝国师?”
玄清忍不住又应道:“不错,我师父乃是受紫衣、赐金印,当朝的‘大觉普济能仁国师’。”
通琇听得玄清多口,又斥责道:“玄清,你还乱讲什么!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什么大师国师,只不过是虚幻色相。”
原来此通琇大师不是别人,便是清初临济宗高僧玉林大师。他俗姓杨,别号玉林,江苏省江阴人,世称玉林通琇。
通琇大师天资聪颖,敏悟夙成,任何晦涩艰深的佛学典籍,他都能依文解义领悟其中的要旨,因此二十二岁就当上了浙江湖州报恩寺方丈。通琇大师以弘扬宗法为己任,讲经说法,全机大用,四方向道之士,慕名而来。他年纪轻轻便已悟道出世,名声远播,乃是佛教史上少有的年青有为的高僧。
顺治年间,通琇禅师多次奉诏入京,顺治皇帝听了他的开示以后,颇有好感,遂敕谕说他“心源明洁,行解孤高”。顺治皇帝虽未能出世,却执意请通琇为其取皈依名,自称弟子“行痴”。并赐通琇以紫衣、金印,又赐号“大觉普济能仁国师”,玉林国师的威望也随之达到顶峰,人称“清初禅宗第一国师”。
通琇禅师晚年回到浙江,他于西天目山创建禅源寺,隐迹在荒郊幽岭之中,过着闭门谢客、孤云野鹤般的生活。此次要不是他刚好有事重返报恩寺一趟,茅天宇又刚好在寺外晕倒,两人无论如何也无法遇见。
佛家讲究因缘际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shu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