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来小说网

第一百零一章 河东局势(2/3)

来李密也算是他的门生,从前曾依附于其门下,跟杨素长子杨玄感私交颇深,杨玄感起事的时候他也曾经跟随杨玄感征战,为杨玄感出谋划策,只是杨玄感此时有些刚愎自用,对于自己的上中下三策偏偏选了下策,最终导致失败,而击败他的恰好就是当今的天子,当年的越王杨侗。

    这可以说是造化弄人吧!绕了一个大圈,到头来李密又回到了原点,以前追随杨玄感替他谋划天下,对手是杨侗,现在杨玄感兵败身亡,而他却成了大隋的肱骨之臣,又要为当年的对手效力,这种感觉十分的奇怪,也很奇妙。

    窦建德此时的心情可不太好,杀了李元吉也无助于事,而且还让他的大夏军跟关中的李唐彻底的决裂了,而李世民的军队虽然在撤退,但是太原却被那刘武周给夺去了,这让人难以接受,窦建德此时正在想着要如何跟刘武周作战,这家伙没什么大的能耐,之前跟唐军交战的时候跑的比兔子还快,结果自己的部将尉迟敬德被擒,宋金刚被杀,他都没去管,这个时候窦建德带兵向西追击的时候,这家伙突然跑过来将太原城给占了。

    没了太原城的河东地区是不完整的,这一点窦建德深有体会,而刘黑闼的追兵在向西追击的过程之中遭到了李世民的埋伏,损失惨重,要不是苏定方拼死抵挡,此时他的部队只怕是损失过半了,因此窦建德虽然表面上做出一副努力西进,穷追猛打的架势,但是实际上已经撤掉了前面的军队,也不敢让刘黑闼继续追击了,而是跟自己合兵一处,准备将那太原城夺回来。

    此时他早已收到消息,知道那宇文化及被李唐说动,派兵前去进攻洛阳,南边的隋朝军队已经撤兵回援了,因此作为两路军队之中的一支,他已经没有继续西进的理由了,只是他此时身位夏王,朝廷上的命令多少要听一听,做一个样子出来就可以了。

    不过窦建德心里面还有点担心,李唐在东面的压力,尤其是潼关的压力减少了之后,会不会重新向河东进军,毕竟太原对于他们来说意义非凡,尤其是对于李世民来说,他的军队本来占据了潼关这一要塞,但是其粮草和军械却受制于长安,李世民有野心,这一点窦建德是看得出来的,听说之前在太原的时候,李世民不想放弃太原,因为占领了太原就意味着有大量的人口和田地,收上来的赋税和粮草足以支撑其军队自给自足,再不用受制于人,而藏匿于晋阳宫的大量军械也能够方便军队使用,所以直到李渊连发七道调兵命令之后,李世民才不甘心的撤退了,而他肯定不会就此死心的,很有可能还会出兵前来进攻。

    窦建德派兵将太原城围了一个水泄不通,刘武周的军队原本就不算是很多,而且经过之前的那一场激战之后,他的部队损失严重,此时只剩下大约三四万的兵力,不过太原城虽然不像是长安和洛阳那样高大坚固,但是这也是一座大城池,想要拿下它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在城内还有三四万的守军的情况下,强攻虽然可能得手,但是付出的代价必定是十分的沉重。

    窦建德一方面不希望自己的军队出现太大的伤亡,另一方面也不希望太原城受到太大的破坏,破坏了城池之后等到李世民的军队打过来就麻烦了,而且剧烈的攻城行动肯定会让太原城受到极大的影响,到时候城内一片狼藉,城外的居民跑的荒野千里,那太原城占领了也没有多大的意义。

    所以他第一时间就派出了自己的信使进城去面见那刘武周,既然不能轻易开战,那谈判也是可以的,只要刘武周不狮子大开口,那窦建德是愿意跟他交换的。

    窦建德起事于河北,之所以在河北他能够那么容易就成功,主要的原因是河北的天灾**比较严重,百姓家破人亡生活过不下去的多,所以参加义军的也就多了,河北大大小小的义军没有一百支也有五十支,经过好几年的征战之后,能够保存下来并且发展起来的倒是不多,混的最好的就只有他窦建德一人了,就连驻守在涿郡的罗艺都败在他的手下,不过涿郡当年受到三征高句丽的影响比较大,尤其是最后一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