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kushuxs.net
天祐四年(907年)三月,唐昭宣帝李柷禅位梁王朱温,朱温改“唐”国号为“梁”,史称“后梁”;晋国、岐国、吴国仍以“唐”为国号,仍称“天祐”年号。公元923年,李存勖在魏州称帝,改元“同光”,李存勖并没有按传统以自己的王号“晋”作为新朝的称号,而是采用“唐”作为国号;且在灭梁之前,一直延用唐昭宗时的“天祐”作为年号。所以“前晋”和“后唐”的正式国号仍然是“唐”,然而为了区别李渊建立的“唐”和石敬瑭建立的“晋”,故称呼李存勖称帝前的政权为“前晋”,称帝后的政权为“后唐”。
后唐一度被视为中兴大唐的存在,且自身实力雄厚,统治版图为五代各国之最,再而庄宗也为李柷上谥号,虽然血脉不同,但有所继承与大唐无异。
天祐二十年(923年)四月,李存勖在魏州称帝,改元同光,沿用“唐”国号,因李存勖复以“唐”为国号,故称“后唐”,以与“李唐”相别。
同光元年(923年)十月初二,李存勖亲率大军由杨刘渡河,初三,进至郓州,以部将李嗣源为前锋。当夜越过汶水,次日晨与梁将王彦章相遇,一战而胜,并克中都(今山东汶上),擒王彦章。他又采纳李嗣源关于兵贵神速、急趋汴州的建议,命其率前军当夜出发,自率主力继后。初七,进至曹州(今山东曹县西北),梁将不战而降,朱友贞见援兵无望而自杀。初九,唐军至汴州,王瓒开门出降。十二日,段凝率军五万到封丘(今属河南)请降,后梁灭亡。
李存勖入汴州后,贬郑珏为莱州司户参军,萧顷登州司户参军;杀李振、赵岩、张汉杰、朱珪,灭其族。
后唐官制大体沿袭唐制,朝廷以三省六部为主干;地方官制也是州、县两级,州设刺史,县设县令,重要城市设府。变化较突出的是枢密院地位提高。后唐于尚书省设左右仆射及尚书左右丞,六部尚书,各部分司办事。后唐庄宗同光元年(923年),复改崇政院为枢密院,设枢密使,副使,常以宰臣兼任枢密使。
五代十国的各个政权是唐末藩镇割据势力的延续,他们依靠武力维持统治,因此对于麾下的幕僚给予重用,对于许多重要职务作为临时差遣委派幕僚去做,这样就使旧有的一套正式官职近于虚设。这时期的官制虽然基本沿用唐制,但各朝又有不少变化。
后唐禁军实源于李克用创建的河东镇之军队。其军队主要由沙陀、契苾、吐谷浑和代北汉人和河东土著人为主,其中坚力量便是李克用所收养的所谓义儿军。李克用最初的军队主要由少数民族组成。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李克用被任命为雁门节度使,募兵八万,皆代北军兵。根据《资治通鉴》记载,主要为吐谷浑、沙陀、回鹘、奚、室韦、鞑靼之属,由于少数民族的游牧特性,这支军队骁勇善战,常能以少胜多,是河东军队的中坚力量。李克用就是依靠这只军队,在镇压黄巢起义军以及后来与朱温的争霸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河东军队的另一组成来源便是李克用和李存勖父子在兼并战争中收编的其他方镇的军队,尤其是李存勖攻取河朔地区后,收编的幽州、成德和魏博等镇的军队。这些部队弥补了沙陀、吐谷浑等擅长野战而不长于攻城的弱点,极大的提高了后唐军队的作战力。923年灭梁,又大规模的收编了后梁的禁军部队,使其成为后唐的禁军部队。
后唐以唐朝继承者自居,故其在军制上自然不会完全沿袭后梁之制。庄宗在灭梁后,即以左右龙武、左右羽林、左右神武等为六军。明宗时期,后唐对左右羽林军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整顿,从而使羽林军的兵力得到了加强。长兴二年,左右羽林军被改编为左右严卫军,龙武、神武改编为左右捧圣军;次年,神捷、神威、广捷等军改编为左右羽林军。
后唐的侍卫亲军之制,在庄宗统治时期较为混乱,庄宗除了将河东军队升格为禁军外;还将在战争中收编的河朔诸镇的军队改编为禁军;对于归降来的原后梁禁军,经过收编后仍保留了其禁军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shu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