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后唐兴起忆前唐(2/2)
号。这些禁军除了六军以外,其余的均属于侍卫亲军系统,因此这一时期的后唐侍卫亲军下属的军队众多,军号繁杂,显得较为混乱。明宗统治时期一度对禁军进行过整顿,并给侍卫步军和侍卫马军授予了军号,初步改变了这种混乱状态。
长兴三年(932年),李愚与冯道等人一起上奏朝廷,力求组织大规模的刻印《监本九经》。明宗是个武人,不大懂儒学经书,但见二人如此诚恳,便同意了他们的请求。据《五代会要》记载,长兴三年(932年)二月,唐明宗批准中书门下李愚等人依据《石经》文字,刻《九经》印版的奏请:“敕令国子监集博士儒徒,将西京石经本,各以所业本经句度抄写注出,仔细看读,然后雇召能雕字匠人,各部随帙刻印,广颁天下,如诸色人等要写经书,并须依所印敕本,不得更使杂本交错。”为了防止出现差错,李愚再次奏请明宗,加派人员校对经文。是年四月,皇帝再次下诏,指派5名儒家学士详加校勘,以保证经文的准确无误,而且规定在国子监师生中选派擅长书法之人,以端正的楷书制版。
《监本九经》,又称“旧监本”或“古京本”,包括《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九种经书,是后唐官府主持雕版印刷的儒家经典著作。从长兴三年开始,到后周广顺三年(953年),历经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个朝代,用了21年的时间才全部刻印完成。《监本九经》的雕版印刷是我国历史上统治阶级对印刷术的第一次利用,也是我国出版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我国的书籍出版和文字传播方式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印刷方式代替手抄、刻石等笨拙的方式。
后唐于923年灭后梁,除南汉、南齐、前蜀外,其余各国皆称臣纳贡;926年又灭前蜀,南平、南楚于928年、930年先后内附后唐,后唐实现了对汉地的大部统一,对中原王朝最终统一全国具有历史推动意义。
后唐极盛时期的疆域,东接海滨,西括陇右,北带长城,南越江汉。约有今河南、陕西、山西、宁夏、北京、天津、山东、湖南、湖北等省市,河北省张家口以南地区,四川省岷江、大渡河以东地区,甘肃省东部,贵州中部、北部和东部,江苏省徐州地区,安徽省西北部以及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西南部。
后唐重新制定了京师和地方州府地理位置。旧制以京师之地为上,如今京师在洛京,故以河南道为上,关内道为第二,河东道为第三,其余皆依旧制。其五府,按《十道图》,以凤翔为首,河中、成都、江陵、兴元为次。中兴初,升魏州为兴唐府,镇州为真定府,新升二府在五府之上,合为七府,其余皆依旧制。又天下旧有八大都督府,以灵州为首,陕、幽、魏、扬、潞、镇、徐为次,又因魏、镇已升为七府,所以依次升越、杭、福、潭等州为都督,以十大都督府为限制,以陕州为首,其余皆依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