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可能隆庆认为嘉靖是吃硫化汞所致,再加上父亲对自己挺有意见的,并不太喜欢自己,自己当了多年的窝囊太子啊。
所以凯撒断定这封神演义必然是在1560年左右,陶仲文过世前后写出来歌功颂德,宣扬道教,打击异己对道教中的不同派系也是如此,但就是不明着说道教,只说阐截姜子牙,因为老陶并没有出家啊。书里压制佛教儒家,但也不得已鼓吹三教共同发展。其实这也好理解,释道儒三家其实都已经不是最初汉朝那个时候了,都吸取了另两家的一些所谓精华,也排除了自己的一些所谓糟粕。到了明朝的时候,国内的佛教主要是禅宗,和印度佛教吐蕃佛教唐代佛教已经大相径庭了,当然道教和儒家也是如此,都在持续改进并基本定型了。即使到了清朝,密宗虽然显赫一时,但也随着历史又退回到了老地方了,还得归位于禅宗。
但是封神演义的作者明显的更瞧不上儒家,写的是商末周初时期公元前1045年前后,那时候你老孔还远远没出生呢,这人道的事情归道家负责,嘿嘿。但是,老子才比老孔早出生了多少年?各种传说一块算,撑死了说,最多300年,灭商那个时候,老子至少也还得再过二百多年才出生,怎么着也没老子的份儿啊。所以儒家的人怎么可能会对封神演义有好的评价呢,写得再好也不认账,估计要是评选百大奇书什么的,也轮不到你封神演义入榜的,何况写的深度其实一般呢,当个单纯神魔小说还是相当不错的,在民间流传口碑可以。
那么吴承恩老爷子,凯撒判断也是在1566年左右,开始准备写西游记了,甚至在这个时候,写了一些开头也说不定。书中第二回提到了性命双修,成仙成佛的,然而这个概念及其后来的成就金丹等等内容,应该老吴是参考了1564年问世的《金丹就正篇》,再者封神演义的手抄版本或是商业版本的出现,嘉靖皇帝让自己一再伤心,后来的隆庆皇帝也不上朝的,佛教的再度强势反击,官场中的林林,社会上的总总,这一切都严重的刺激老吴,便愤而执笔,西游记也写得更加隐晦了,发狠了,逗笑了,迷茫了,落泪了,是无声的呐喊,是儒之大家的教诲,是一本教科书,是给皇帝的警恒。甭管怎么着吧,为什么这看似除妖神话的书能吸引李渔的眼球进入四大奇书,后来亦能傲然于四大名著?它是神魔白话吗?它是浪漫抗争吗?它是矛盾百出吗?它是形同放屁吗?
大家看西游记,说实在的,不看上三五遍的,根本不知道说的嘛,每个人看了就有不同的感受,同一个人看了很多遍以后,感触也会越来越不同。老吴那时毕竟经历沧桑,各种教派医学玄学杂学方言等等的知识丰富无比,就连官场帝王的事情也知道不少,这西游记要是在嘉靖年间就写好了,那才叫见鬼了,那个时候佛教还在低谷徘徊呢,《金丹就正篇》的流传范围还很窄。而且这本书从构思到定稿,根本在十年之内就完不成,估计着怎么也得十好几年的才行,其中光参考道家释家的各种理论就得研究大几年的。而且必然有个在朝廷当过大官的老朋友给提供信息才行,老吴才只不过也当了几年像弼马温一样的不入流的官儿呢。
凯撒这里多说一下,在1557年,陶仲文隐退的时候,相当不错的,向朝廷交还了二十来年的各种大的赏赐,当时有接收官员称了称,约总计13500斤重,这家伙,抗抬不动的。那么大家请在西游记里面找找看,看什么玩意儿跟这个能靠上边儿。
顺便说下子《金丹就正篇》,作者陆西星1520-1606年,道家内丹派其中的一家创始人,以前的道教内丹派也分了好几个小派,有主张先命后性的,有主张先性后命的,到了老陆这里惜修性命一块来。这本书是在1564年底才写完的,等大家都知道了的时候,估计嘉靖皇帝都归西了,老陆生不逢时,自己的那一套道家内修功法,一来不符合嘉靖的口味,第二成名晚了,偏又赶上隆庆1566-1572年在位的这个不信道的皇帝了,陆西星也只好与时俱进,转变了思想,后来也参禅学佛了一番,但也不忘本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