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实,不曾受过哪个气的。但是自蒙菩萨解脱天灾,秉教沙门,保护唐僧往西天拜佛求经,舍身拚命,就如老虎口里夺脆骨,蛟龙背上揭生鳞。只指望归真正果的,怎知那长老背义忘恩,直迷了一片善缘,不分青红皂白啊!
菩萨听完道,“唐三藏秉善,决不轻伤性命。似你有无量神通,何苦打死许多草寇!草寇虽是不良,到底是个人身,不该打死,比那妖禽怪兽、鬼魅精魔不同。那个打死,是你的功绩;这人身打死,还是你的不仁。但祛退散,自然救了你师父,据我公论,还是你的不善。”
观音也挺会摆官腔的,不能光让猴儿逮住理呀,也得数落你的不是才行,否则这猴儿蹬鼻子上脸了就。但是,猴儿人家有了困难,就来找自己,说明人家看得起自己啊,说明自己神通广大无所不能啊。就心内得意洋洋地,话里话外,明着说唐僧的好,猴儿的不是,但却表达出,你孙悟空还是个好同志啊,缺点虽然有,优点很多嘛。
行者一琢磨,好你个观音,真能将黑的说成白的,这不明摆着善恶不分贤愚不辨么。于是噙泪叩头道,纵是弟子不善,也当将功折罪,不该这般逐我。万望菩萨舍大慈悲,将俺的紧箍咒去掉吧,俺要退休了。
果然,猴儿顺坡下驴,借力打力,便给你出个难题儿,反正观音也做不到的。难住你观音喽,下面谈条件就好办了,就能揪住主动权。
菩萨笑道,那没有办法啊,戴上去就摘不下来了。观音还不明白猴儿的想法呢,自己还笑哩,这金箍就算能摘下来,可哪敢啊?明摆着呢,这个咒就是如来给孙悟空预备好了的。
行者道,既如此,我找如来去。他肯定能摘下来。这猴儿挺能,故意这么说,难题摆得更大了。那么如果要是发生些什么意外情况,你观音就不好插手了。
菩萨道,“你且住,我与你看看祥晦如何。”观音就急了,上了大圣的当了,真要是猴儿去了,如来不得怪罪自己呀,连这等事情都处理不好。
行者道,“不消看,只这样不祥也了。”
这句话,看似简单无意,但玄机也有的。猛一听,是猴儿误会了观音的意思,以为是看猴儿自己的祥晦。但这不是废话么,猴儿祥晦如何,自己不知道吗?还用看啊?这猴子明显是在装傻充愣,摆出一副什么也不知道的样子。仔细分析的话,猴儿其实在心里说,你随便看,看见了又如何,你打算怎么办吧,你还能怎么办哩?
菩萨道,“我不看你,看唐僧的祥晦。”好菩萨一看,霎时间开口道,“悟空,你那师父顷刻之际,就有伤身之难,不久便来寻你。你只在此处,待我与唐僧说,教他还同你去取经,了成正果。”
观音这么一看,就是心内大惊呀,怎么唐僧附近还有个猴儿呢?观音虽笨,但这个把戏还是见多识广的。哦,猴儿这是要演大戏啊,目的就是既教训唐僧一通,威慑八戒沙僧俩个;又能够体体面面的返回唐僧身边继续西天取经去。
观音心想,这猴儿太坏了,自己上了猴儿的当了。但是一来人家还是来找自己的,说明拿自己当一家人的;二来,已经上了猴儿的贼船了,不好也不能下来了。这要是给戳破,事情就将不可收拾,取经大业很可能泡汤,猴儿不给捣乱才怪呢?但是猴儿的背景身份太深了,是不能灭了的;别说灭了,即使再压在五行山下,虽然能够解决问题,不过佛家的脸面就丢尽了呀。
观音无奈,知道了,为嘛这猴儿非要赖在这里抹眼泪了。但没办法,就陪着猴儿演戏吧。而且,也算能凑出来唐僧的一个难,省的找人帮忙或是自己安排了。心里骂猴儿,你现在想起来那么多的前生往事了,也太能了点吧,都知道自己给唐僧安排一次劫难了呀。老娘和你这次合伙儿骗人,得装的像颗葱点儿,不能让如来揪住明辫子啊。
我们应该能够看出,观音这次不得已就站在猴儿的立场一边上了。观音已经是知道悟空和如来的部分复杂关系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