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商议,都认同一个看法。
殿下心里有主张,所以不愿意见柳家人。
其实不见柳家人很好,袁柳两家才目无法纪,阖家打斗,虽然柳至阻拦得当,最后只有一个侍郎一个侯爷打起来,但外戚骄横名声又出去一层。
这个时候和太子见面,柳至担心影响太子。太子为皇后说话,也会让皇帝疑心是柳家所教。
柳至是柳家的佼佼者,深得前任太子当今皇帝喜爱。就是他明白一条,认主人。
去铺子里学徒,要认师傅。去店里当伙计,要认掌柜。当官要认上司,上司眼里要有皇帝。
出嫁的媳妇要认丈夫公婆,孩子们眼里认父母。
皇帝才是唯一能教导太子的人,太子执行的应该是皇帝的心思。皇后正在遭殃,柳家受柳义柳礼等送进去的侍候人拖累,正在名声不佳,再落一个鼓动太子的名声,柳至心想一个月送走两个孩子还太少,要一天送走两个才能安心。
太子不肯见面,柳至反而有底气。殿下自己有府第,不是前几年的小孩子。皇后娘娘有个闪失,殿下将失去一面靠山。皇后就是见天儿关在她宫里,也是占住后位,算是太子的一个屏障,虽然不怎么挡风就是。太子他难道不比自家人着急?还需要自家人去催?
因此柳至和信服他的家人们约好,有人提出废后什么的,大家也不要反驳,看殿下怎么回话。
这就此时见柳明等人出去一堆的话,柳垣只想一脚踹死他。你这是招摇你能护皇后,还是你能辅助太子殿下?
省省吧,老实安心的呆着吧。还敢提出让柳至规避?不请自家人请别人,真不怕百官们笑话你。
柳垣大步而出,对着柳明的妻舅怒目一瞪,瞪得他缩缩头,往上回话:“回皇上,柳至为人如何,皇上您最知晓,轮不到小人乱说。”
柳明的妻舅和柳明一起傻眼,你说谁是小人?
柳垣看也不看他们,面上也有了伤心。皇帝和太子见出来一个不同说话的柳家人,注目过来,把他面上的泪看在眼中。
“臣柳垣,代柳至,代家中长辈们启禀皇上。我家自蒙皇恩居于京中,世代皆受皇恩,世代皆出官员。不敢自称为忠臣,亦不敢助长板荡。不敢欺骗皇上,也不敢巧言舌辩。皇后娘娘不得太后欢心,臣阖家不安。”
柳明气得浑身哆嗦,柳垣狠狠瞪视过去:“他们除外!”
常御史暗笑,果然这是窝里反。他迅速明白柳至的过人之处不可小瞧,他这是准备把这口气咽到底,看看柳垣说的话,不得太后欢心,这是捏着鼻子吃苦果,接着再讨好太后。
柳垣下面的话验证常御史所想。
“丞相去年西去,娘娘伤心过度,于亲疏礼仪上都有疏忽,臣等看在眼中,着实痛心。也曾对娘娘提醒,但并不敢规劝。娘娘是六宫之主,上有皇上、太上皇和太后训诫,下有太子殿下规劝,臣等说话,唯有小心。去年有宫人符纸一事,今年有宫人下毒一事,可见娘娘心伤丞相,尚有悲痛,无法约束宫人。在丞相在世的时候,可没有这样的事情。前天又有袁加寿京中受行刺,想来娘娘疼爱于她,更添一层伤心。此伤此痛,本不应拿于朝堂上争论,也只有皇上太上皇太后和太子可解。臣代柳至,代全家恳请皇上降恩旨,体恤娘娘。”
太子隐隐有喜色,他脑子里一直转着让皇后能出宫闱,但怎么办,他不得主意。
他能想到的,还是想请皇帝和母后恢复情意。
这是他受太上皇太后形影不离,和岳父袁训夫妻恩爱影响。还有加寿受行刺,小王爷萧战和加福天天跑来安慰,吵架居多,但总有陪伴。萧战对加福的态度,加福不帮我,我也帮加福,把有心事的太子总能打动。
人没有情意,跟枯树干草根子没有区别。但情意与软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