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地方。苦读把信安放在眼前,提起笔来,落笔如飞,竟然和萧瞻峻的字迹很是相似。
这是一对常为陈留郡王兄弟代笔的小厮,他们模仿萧氏兄弟的笔迹已有九分,一般的人很难看出。
把誊写的苦差事交出去,萧瞻峻也没有休息。另取一张纸,一手按住纸角,一手提笔于胸前。萧二爷眸子微转,我这可就写奏折了,我应该怎么写才有利呢?
用“臣泣血”,不好不好,这点儿破事情,用一句民间俗语,不排除老鼠拉木锹大头在后面。但事情还只到这里,当臣子的就要泣血,这不是半点儿担当也没有?
萧瞻峻摇头,重新另想一个字眼来,但又觉得不好。如是想了五六个用以表达他冤枉心情的话,最后都让他否定。
他轻笑起来,君王用臣子,就是扛得起事情臣我没有别的大本事,但谁想冤枉我,那可不成这样一想,他索性把修饰字眼儿全摒弃,稳稳落笔,只把这件事情的始末如实写上。
书房里这就只剩下主仆们奋笔疾书,纸张沙沙响的声音。勤学一个人照管两个书案,不时走来走去的帮着研墨,又照管写好的信件装入信封中。
……。
过了年以后,韩世拓在任上算是如鱼得水。先是公事上熟悉得差不多,他本就聪明,无耻浪荡没下限造就他的恶习,但他并不蠢笨。
凡是有恶习的人,像是都不笨,只是心用错地方。
公事上熟悉以后,不用遇到事就问小吏,不用担心受他们的欺瞒,韩世拓顿有轻松之感,虽说他不指着会了以后好摆官架子,但事事在心里有谱,事事能掌握,做起事来也喜悦很多。
就像现在,他带着几个小官吏,除了他以后,都是佩着腰刀军人打扮,从一长排的大车后面走出来。小官吏就问他:“韩大人,这批黄豆我们报多少损耗才好?”韩世拓仰面想了想:“这是春天路好走,比冬天少报一成吧,兄弟们有钱用就可以,不必弄得上官们怀疑的地步,那就不好。”
小官吏自然不敢再说,韩世拓也没有话。喜悦往往从在这时候出来,韩世拓微微有了笑容,我不许你们大发打仗的财,你们都不能发。
当然,风流浪荡子不会是古板的人,韩世拓在公事上一上手,无事就推敲允许手下人拿多少钱合适,既对得住四妹夫让自己在这里的一片心意,又不让手下人抱怨自己拦住财路。
他把用在风流勾搭女人的心放在差使上,没有半个月就门门儿精通,既当差上好看,又手下人基本不抱怨。
真的想让人人都说好,貌似古代圣贤也没做到过。
诸事游刃有余,又恰逢是个好天气。驿站又在城外的多,不用跑马奔远路,抬头就是野桃春杏如云似烟霞,韩世拓哼着小曲子回的驿站。
人有正经事情做,精气神儿也就足。轻快的他偶尔也会想到如果他还在京里,必然是醉酒妇人,晕倒在温柔乡里虽然好,第二天起来身子酸软,哪有现在这滋味儿好。
韩世拓低叹一声,见身边没有别人,自语道:“果然还是出京的好。”在这里没有人纠缠他出去玩,没有人知会他哪家的小娘好,哪个巷子里又搬进一家新良家,有个好妇人,咱们看看去?
又有四妹的信按月送到,按时的敲打韩世拓收收心。
四妹的信又要到了吧?韩世拓掐指算着日子,走进他办公的屋子,就往案几上看。这一看,他笑容满面,那黑色剥了少许漆的案几上,放着好几封信。
信的旁边,放着让他熟悉的蓝色包袱,不由得韩世拓心花怒放。虽然他还没有拿到信确认必然有宝珠的,但有包袱在,信必然也在。
他先打开包袱,这蓝色的包袱,是宝珠以前给他寄过的。韩世拓把里面的东西收起来,就会把包袱皮交给老兵,让顺路去的,把空包袱再还给宝珠,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