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以小他一半的年龄。硬生生抢占了兄长的位置。
“我家如今主营做的是西南的蓝靛。”沈绍棠正犹豫是不是要解释一下什么叫蓝靛的时候,就听徐元佐恰时点头道:“极好的染料。”
——果然博闻!
沈绍棠心中暗暗一赞,道:“如今也在想着再下些心力,做些生药。”
生药是区别成药而言的药材大类。包括了植物、动物、矿物。利润一向丰厚。而荆襄两湖,乃至湘江云贵,在宋朝时还是烟瘴弥漫的蛮夷之地,目今也是自然环境极好的地方。山林莽莽,生药药材自然储量极大。
徐元佐赞叹道:“这是极好的买卖。”
沈绍棠面露得意,正要谦虚。却听徐元佐一个转折:“不过……”
“敢请教?”沈绍棠面露疑色。
“只是采购运到江南,这个利润并不够厚啊。”徐元佐顿了顿:“你们想过没有:在当地划出地来,请老农耕种药材;圈山放养麝鹿,饲养其它可以入药的动物。这样岂不是就有了个源源不断,又颇为可靠的货源了么?”徐元佐道。
沈绍棠眼睛一亮,显然很是动心。
徐元佐嘴角微微上扬,暗道:若是我做这生意,少不得买通当地王府宗室、府县官员、土司首领,禁止其他人入山采药,享受垄断之利。
只是交浅言深,徐元佐也就没有点破。如果沈绍棠果然如其家史记载得那么神骏,过个几年自己也该能悟出来了。
“荆襄九郡自汉末时已是兵家必争之地,如今的荆襄更是粮仓要害,东西南北四通八达,若是仔细经营,不失为一座金山。”徐元佐又道:“只看朝廷设郧阳抚治,足可为旁证。”
从成化十二年起,郧阳从一个大山之中的无名小邑,一跃而成为华夏雄藩巨镇,正是因为明廷设置的郧阳巡抚、提督军务。饱读诗书的朝廷重臣,以三品、四品官身,坐镇郧阳,辖鄂豫川陕毗邻地区的五道、八府、九州,六十五县。钳制汉江三千里流域。
郧阳巡抚类似应天、顺天巡抚,都是省级建制,而不依附于省,单纯以地域为辖区。又因为此地民风彪悍。交通不便,文教落后,所以巡抚加提督衔,等于政治军事一手抓,远非其他巡抚能比。
徐元佐这几句话却是说到了沈绍棠心坎上。激动得他整个人都颤抖起来:“敬琏兄真是慧眼如炬!荆襄之地固然不能与江南媲美,却也是别有风情。若是假以时日,未必不能成为第二个江南。”
徐元佐笑道:“正是如此说的。想在唐宋时候,江南是天下粮仓,并非商业要地。如今天下粮仓已经转到了湖广,谁说未来汉阳、长沙不能成为通衢要害,商贾汇聚之地?”
看着沈绍棠一脸振奋,徐元佐心中又补了一句:可惜你多半是看不到了的。
“说到郧阳巡抚……小弟倒是想到一位老者。”徐元佐道。
“噢?可是欧阳太保?”沈绍棠也是聪明人,郧阳巡抚中最为有名的就是太子太保欧阳必进了。
徐元佐说的也正是此人。
欧阳必进二十二岁时中乡试,二十六岁就进士及第了。他与严嵩是挚交好友和儿女亲家——严嵩的次女嫁给了欧阳必进的长子。他在为官上面只能说是平平。甚至因为严嵩推举他当吏部尚书的事,引起了嘉靖帝不悦。
然而他在出任郧阳巡抚的时候,遭遇了罕见的牛瘟疫,使得田间无牛耕种。于是他改进了唐朝王方翼的设计,制造出了“代耕架”。据说这种代耕架大大缓解了牛荒带来的影响,没有产生更加严重的后果。
徐元佐自从上次考虑到了提高生产力的问题,就恨手边没有足以借力的人物。虽然工匠之中卧虎藏龙,但是他哪有时间去搜寻?而历史上留名的科学家、科学爱好者,要么已经作古——欧阳必进逝于隆庆元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