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这是这个时代传递信息渠道不便的最大弊端,算是时代的局限性,非人力所能为也。
贾诩又道:“不过这华雄,却并非是被李儒派来的人,须知那李儒本也是不愿意与咱们为敌的,只是被张绣之事所逼,迫于无奈才行此事;而华雄便是一个莽夫,也不可能会觉得蔡邕是他能够劝动来对付咱们的人,他所说也不过就是为了掩饰李儒那边行事而已。若依诩来看的话,恐怕真正进来联络城中人士,是另有其人,应当就是袁谭那边人,也只有那边才有与朝中大人物们有所交情且有把握劝服的人在,只是不知此人是谁,更不知他会去找上何人,这才是诩最思虑和担忧之处。”
荀彧沉默片刻,问道:“那文和来找上我二人,不会只是说这件事吧?”
贾诩不得不在心里暗赞一声,这荀彧的确是才思敏锐,果不愧是温侯看中的人——这已经是他今日第二次这般感叹了。
收敛心神,贾诩认真问道:“诩确实还有事请问二位:不知二位觉得,进雒阳联络大员之事,有无可能就是那荀谌亲为,而若是他,又可能会去找上谁呢?”
虽说荀谌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都不如意,但只要他有发挥的舞台,那颍川荀氏就可以作为他坚实的后盾,其人脉关系网同样可以为其所用,当然做不到吕布这边荀爽、荀彧和荀攸三代人且都是其中佼佼者同在的巨大影响力,但若是再加上袁谭透过来的袁氏的影响力,那就绝对不可小觑。
荀彧沉吟会儿,才又开口:“我与友若也有数年未曾蒙面,也不知他如今变化大不大,但以彧对他的了解,这种亲身涉险的事情,他当是不会来做的。”
看了贾诩一眼,他转口又道:“不过若真有改变,亲身前来要找的也无外乎就是那几个人,文和只需派人密切关注这些人最近的动向便可,而后顺藤摸瓜,自然就可以揪出人来。”
荀攸在一旁补充道:“也不可不防其他人等,最好是让手下那些密探们多费费心,朝中有些影响力或者城内各军中重要职位的文武官员,最好都纳入监视范围。”
贾诩点点头,他手下间谍组人多势众、而且行动力极强,倒是不担心这样加大工作量会出什么纰漏,只是监视工作本身就有一些缺陷和弊端很难解决,不过如今看来,却也只能如此为之了。
……
当朝国丈、卫将军伏完带着满脸疲惫的神色、拖着沉重的身体回到了自己在雒阳里坊内的府上,他没有和往常一样为了显示自己与军中关系而刻意去骑乘战马,而是乘坐马车回来,他实在是太累了,累到都不想多动一下,这种累更多的来源于精神上的折磨。
对于吕布他没有什么好感,吕布对付袁绍袁绍死了回报到雒阳算是大捷,可在伏完心里,还是为袁绍有些惋惜地,对他来说四世三公之家出身的袁绍怎么也要比那么一个武夫好得多;不过也就仅此而已,他最近对于天下局势都没怎么关注了,更多精力都是放在如何劝解少年天子上面。
虽然他不喜吕布,却不得不承认相比于董卓干政时期,吕布除了把持着军权不松手之外,在其他方面简直就是人臣的典范,这也是吕布之前划定出征之后又抽调出了那十万西凉降军他并没有强烈反对的原因,虽然之前就暗中秘密联络好了安插进其中的那些这边的人,让他们多多注意,一旦吕布有所异动一要尽力拖延乃至破坏二要立刻回报;当然更主要的原因还是令人费心的小皇帝,谁也想不通在有了这样一个辅佐极佳的武臣、可以说已经有了开创一个大局面最好的基础条件的时候,令人最意想不到的一个环节却出现了纰漏。
对于伏完等国丈来说,不管是从为国的角度还是从为家、为个人的角度,将刘协引导入正途都是必须地,而什么才是他们所认可的所谓“正途”?自然是行当为之事,做一个合道正统的人君,而当前在汉室倾颓、天下乱局未定的时候,刘协的作用就显得分外重要了,这个时候他代表的可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