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到了一定元气的袁绍为了弥补兵员的损失,终于决定向张扬下手,准备将他麾下所有兵马都接收过来,当然也包括这三万精锐。
这其实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没有哪个主公可以容得自己的下属牢牢掌握一支私有的力量,哪怕对自己还构不成威胁,当初对于麴义袁绍都无法容忍,何况是现在这个本来就有心要收拾了的张燕。
当然相比于张狂的麴义,某种程度上张燕可能还更不好对付,他懂得隐藏自己,即便是袁绍也不敢说看透他,所以在张燕突然率军于夜色中冲击邺城外的袁营的时候,他们毫无防备,遭受了一次最近距离的迎头痛击。
张燕的暴起出乎人的意料,也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成果,不过邺城他却无法攻进去,因为城池的守备早在经过之前吕布的围城之后,就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即便对他毫无防备,可想要骗城而入基本不可能,而若是直接攻进去就更难了。
张燕的围城战略只坚持了一个晚上,等到破晓前城外援兵会聚之后,他就无法再实施围城打援计划,甚至连再在魏郡呆着都不敢了,在与袁军发生了一次激烈的遭遇战之后,他非常果断地领兵退走,一直退到了兖州。
于是本来只是发生在袁绍自己势力范围内、属于袁绍与张燕之间的争斗,蔓延到了一直做着河北局势旁观者的曹操的身上。
在这件事情上曹操怎么看着怎么冤,有点像是当初麴义投奔韩馥,引得袁韩决裂的情况,而且还更加糟糕,因为韩馥只要考虑到自身的后路,与袁绍分道扬镳是迟早的事情;而曹操此前与袁绍可没有多少矛盾,甚至还有少年时期的些许交情,当初他旁观广年之战的时候,都还有想过有没有可能与袁绍联合对付吕布,结果现在因为张燕这突然的举动,让他陷入了两难的选择中去。
走投无路之下,人总觉得没有最坏的结果,只有更坏的结果,所以心理下限也就随之放低到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此时的张燕便是如此,他在完全得罪了袁绍之后,似乎才想到了这样的结果,于是原先还有的雄心壮志在此刻面临绝境之下全都抛到了一边,只求最基本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了。
对于张燕带过来的几万人马,虽然其中只有两万不到是曹操能够看得上眼的,但曹操对于这一部分兵力已经心动却是无疑的,可在这个时候他又不愿意只为了张燕而与那袁绍死磕。
最终在郭嘉的建议下,他选择了联系上正在冀州中山国的吕布,与其南北夹击共抗袁绍。
这又印证了那一句话,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吕布的确是曹操当前最为忌惮的敌人,但袁绍同样是他将来要一统天下的一个巨大的阻碍。
假如曹操要对付吕布,袁绍的确很可能会与他联合,但最终他能够获得什么好处却很难说,河北毕竟是袁绍经营已久之地,自己在这里只是“做客”,若将对抗吕布的战场放在此处,袁绍近水楼台能够在成功后能够得到最大的好处,这不仅是说他就扎根在这河北之地上,还是因为从此处到雒阳相隔也不算远,而曹操要过去却还得要越过大半个豫州,到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而现在对付袁绍,曹操相信吕布肯定会选择与他联合,毕竟他只有六万兵马,哪怕并州和司隶都可以源源不断为其提供支援,但他与自己一样在此时的河北属于“外来者”,这样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战略优势方面,双方占据低位和机会是均等的,到时候袁绍覆灭,两人在河北能够获得何等优势,就看各自发挥,没有谁有绝对把握,但这至少也要比袁绍这个地头蛇在此要好。
何况就不说后面可能获得的利益,就在眼前为了得到这张燕的势力,他与袁绍也等于有了一个矛盾,这时候除了连吕抗袁,也没有其他更能够让他安心的对策了。
对于曹操发出的联合邀请,吕布在稍作考虑之后,就答应下来了,这对他并没有坏处。
于是当今天下堪称最大势力的三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