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结下去不是办法,什么时候学到了有关历史的课文,她就向祖父打听一下吧,总要弄清楚自己所处的年代才行。
秦含真暗暗叹了口气,抬头看见祖母牛氏已经停下了娇嗔,便抱住她的脖子,撒娇道:“祖母,您既然爱吃这个辣……呃……秦椒,那不如咱们家自己种一些吧?这样就不用到外头买,也能吃到了,您还爱吃多少就吃多少。”
牛氏乐了,拍一把大腿:“好主意!我怎么从前没想过呢?不过,凤翔府能种出秦椒,咱们米脂也能种么?”
秦含真笑道:“咱们这里的地跟凤翔府比,差在哪里呢?要是担心不能种,就买些种子来试一试。不成就继续买现货嘛,但万一要是成了呢?除了秦椒,花椒什么的,咱们也可以试种的呀。”
牛氏哈哈笑了,得意地撇了秦老先生一眼:“果然是我的好孙女,心里懂得偏着祖母呢。”
秦老先生无奈极了,也不去阻止。这时候上哪儿买秦椒种子去?就算真能弄回来,种到地里,等到它长成,开花结果,老妻早就身体痊愈了,不必再忌口。横竖她平日就爱吃这些辛辣的食物,想种就种吧,也花不了几个钱。
他甚至还帮着出了主意:“明年开春后,打发人到凤翔问一问,看能不能弄到种子。最好是寻到一两个懂得侍弄秦椒的农人,一并带回来,就更稳妥了。靠着咱们家的佃户自己摸索,还不知要几年功夫,你才能吃到自家种的秦椒呢。”
牛氏听了,更乐了。秦含真暗暗偷笑,其实祖父还是很纵容祖母的嘛。
祖孙三人正说得高兴,虎伯与虎嬷嬷过来了。虎嬷嬷将一份年礼清单递给了牛氏:“老爷,太太,这是王家今年送来的年礼,土产跟往年差不多,但多了些以往没有的东西。”
“哦?”牛氏接过清单扫了一眼,“都有些什么呢?”
虎伯道:“一担上等精米,一担上等粳米,半车家腌的腊猪、风鸡,半车干菜,另外还有两坛上好的汾酒,两坛葡萄酒,这些都是老例了,跟往年差不多,应该都是县城王家代办的。此外还有的就是王翰林从京城送回来的东西,有一匣上等湖笔,一匣精制徽墨,一方宝砚,两刀宣纸,两部宫制新书,再有,就是这个东西。”
他从怀里取出一个小圆盒,瞧着是木制的,表面光滑。他打开盒盖,露出里面一个形状古怪的物件,似乎是一个折叠起来的圆圈,带着黄色的金属边框,还连着几条大红色的丝绳。
秦含真正歪着头看那物件,猜想那是什么,秦老先生已经微微变色:“怎会是这个东西?王复中何来此物?!”
牛氏忙问:“这是什么?”
秦老先生从虎伯手里接过那物件,手捏住圆形边框轻轻一旋,折叠的圆圈顿时就展成了两个,中间有一截弧形的金属配件相连。
不等他说出那是什么,秦含真已经认出来了。
这是眼镜!不过是古代版的眼镜,并没有架在耳朵上的框,而是利用金属配件夹在鼻梁上,再用丝绳挂在耳后固定。
秦含真已经呆住了,这个时候已经有玻璃眼镜了吗?
虎伯却对牛氏说:“太太,这个是水晶镜,京中年纪大了的老大人们,眼睛看不清东西了,就把这个戴上,再小的字也能看清。这东西极珍贵的,京中也只有达官贵人才有。”
牛氏不由得惊叹,连忙从丈夫手里接过眼镜,左看右看:“这是怎么戴的?王复中不是个翰林么?哪里来的这玩意儿?”
秦老先生却沉默不语。
这时候,张妈过来报说:“老爷,太太,下头门房传信过来,说有人找虎伯,说是京城来的故人。”
虎伯讶异:“我的故人?我哪里有什么故人?不过京城来的……”他忽然顿住,看向秦老先生。
秦老先生沉吟片刻,便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