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一个月两次的大朝会,李家议事堂的会议更频繁,五天一次,这时候,十三堂的主事者都必须出席。
当然,也有例外。
若是有紧急事情出现,议事堂便会临时开会。
李兰城走过古柏森森的庭院,脚下的青砖地面一尘不染,阳光落下,被树梢枝叶遮挡,偶有漏网之鱼,在地面形成斑驳的光影,风一吹过,满院沙沙声响,光影摇曳着,映入眼眶,时而阴暗,时而灿烂。
站在台阶前,李兰城停下脚步,抬头望着上面的牌匾。
“议事堂!”
黑底金字,却朴实无华,和赵郡李李家的家风一般无二,低调不求奢华。
深吸一口气,李兰城踩着小碎步迈上台阶,进入了议事堂。
议事堂内,十三堂主事皆已落座,族长李旦高坐主位,议事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但是,议事堂的气氛却谈不上紧张,不时有人在低声说话,也有人交头接耳,瞧见李兰城进来,有年龄辈分比他低的其他堂主事者便起身向他躬身行礼,打着招呼。
他微笑着一一回礼,同时,也向着那些辈分比他高的主事者躬身行礼。
议事堂人声鼎沸,却井然有序,不像集市一般嘈杂,待得李兰城向着堂上高坐的也就是他的父亲李旦躬身行礼之后,堂上也就安静下来。
这是临时会议。
之所以有着临时会议,和先前李兰城收到的最新情报有关。
新任邯郸守、靖边军节度使、赵王杜睿并非像先前情报所描述的那样,也并非皇帝派来邯郸的一个吉祥物,不是一杆没有实际用处的旗帜。
皇帝才决定让杜睿出镇邯郸,郑程为副使之后,第二天,赵郡李家便得到了从长安城传来的符信。
是的,官府有令,符阵只能由朝廷掌控,民间不许私设符阵,这一点,在太宗和天后朝时期都做不到,屡禁不绝,到现在这个皇权式微的年代,更是一个笑话。
那时候,杜睿的情况也在李家案头。
只不过,李家的注意力是在郑程的身上。
郑程其人,来历如何,性格如何,行事如何……从他在荥阳的贫贱时期开始,然后在白鹿书院,一直到在长安城做官,一点点综合起来,最后,形成了看法。
于是,如何对付郑程,李家也就有了好几个应对方案。
至于杜睿,虽然也有收集情报,却谈不上重视。
大部分人都认为杜睿乃是皇帝摆放在台面上的棋子,真正做事的肯定是郑程,毕竟,这是一个十来岁的少年,十岁前还是一个痴呆儿。
当然,杜睿在长安城的一些事情也有被李家得知。
比如,在集市反杀刺客。
比如,喜欢和市井小儿厮混。
比如,出了黄龙秘境,获得了皇帝的看重,由邯郸君变为赵王,这样子,似乎是在黄龙秘境中有着奇遇……对这个情况,李家掌握得不多,赵郡李虽然在长安城有着探子,终究还是不敢造次,不敢放太多力量在那里,外事堂的重心一向是在大河以北。
不过,按照常理推断,十岁的少年再是天资聪颖,再是奇遇连连,哪怕是天人降世,终究还是力量有限,假以时日或许会值得重视,现如今,却无须太过在意。
然而,李兰城今天收到具体情况之后,却发现不能小觑杜睿,值得重视的人不应该是郑程,而是这个看上去是一面旗帜的赵王杜睿。
所以,他以自己的权力要求召开紧急议事。
他的父亲虽然是族长,却也做不到一言九鼎。
任何大家族,哪怕是一心对外,其内部也不可能是铁板一块,依旧有着争权夺利,家族越大,人口越多,便越是如此,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