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眼光了。不过,我不会做即可以听音乐又可以打电话的手机。虽然,你的创意让我非常的心动。但我仍非常看好我的mp3业务。”
“看来黄先生还没有认清局势呀。好吧,我再说一条理由吧。”
见没有完全说服对方,张宁再次说道。
“黄先生,对于流行音乐你怎么看?”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没什么意思,就是纯粹想问一问。我觉得,流行音乐是mp3业务当中的一部分。很多人购买mp3,就是想听最新的流行歌曲。”
“是的,我也这么认为。因为有了mp3,我们的音乐爱好者可以更为方便的倾听各种各类的流行音乐。这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特别是一边走路,一边拿着mp3,一边带着耳麦听音乐已经是街头的一大亮点,这也更为的促进了mp3的增长。”
“并且,我认为,这种现象还会一直持续下去。而在他一直持续当中,那么,我们的mp3就可以一直大规模的得到销售。”
“呵呵,黄先生很自信。”
张宁呵呵的笑道,话锋一转,“看来黄先生只注意到了大家用mp3听音乐,但黄先生是否观注过流行音乐市场。”
“流行音乐市场?”
“这与流行音乐市场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关系。”
张宁侃侃而谈,“你想一下,如果市场上现在没有多少流行音乐了,你觉得,还有这么多人这么疯狂的购买mp3吗?”
“如果市场上没有流行音乐了,那购买mp3的人数将要瞬间暴降。不过,这是不可能的,市场当中每天都有流行音乐诞生。”
“是吗?”
“给你一份数据吧。”
张宁调出了一份来自香江各大唱片公司的一组销售数据。
“2000年的时候,各大实力歌星一张专辑可突破100万张。”
“到了2001年,若是有歌星突破100万张,整个公司都要庆祝。”
“2002年,一张专辑卖出50万张,就是国内当年销量冠军。”
“而到了2003年,哪怕是一线实力歌星,也只徘徊在20万张左右的地步。”
“到了2004年,也就是今年,四大天王有三个已宣布,近年不考虑出专辑,也不考虑唱歌,专心拍电影。多家唱片公司宣布,不再录制专辑。”
“或许,这样的一个数字不足于说明什么。那么,我们来看看另一组数字。2000年,中国流行音乐大概每年可以产生30万首歌曲,到了2001年,只有20万首。2002年更是降到10万首。而到了2004年,仅仅只有5万首……当然了,有一些没有发表的音乐暂时无法统计。但是,从这一个趋势来看,你觉得,未来流行音乐有什么出路。哪怕他一直存在,但好听的歌,经典的歌,估计就很难出现了。到时候如果一个月都没有一首好听的歌,甚至是半年都没有一首让大家心动的歌曲。你觉得,还有这么多人会疯狂的购买mp3吗?”
“这……”
“没话说了吧,我已预感到,不出几年,中国流行音乐也要死亡。或者不能说是死亡,至少是半死,但唱片,专辑,绝对是死得不能再死。唱片专辑都死了,mp3还能存吗?”
“你说的都是你的假设,流行音乐不可能死亡,唱片也不可能死亡。”
“不,我这不是假设,这是事实。其实,流行音乐死亡也是你们造成的。”
“我们造成的?流行音乐与我们又有什么关系,我们怎么就让流行音乐死亡了?”
对方似乎有一些激动,大声的说道。
看出了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