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难点集中在空天登陆舰上,有一艘被砸了个坑,它们和外太空航行器区别很大,枪骑兵上虽然有备用的耐热材料,但没有真正的空天飞机生产线,修复后也不能用来载人只能进行货物投送。
第三项则是殖民任务的关键,为枪骑兵建设额外插件,包括空天舰接驳/物资备载插件、克隆插件。枪骑兵本身的设计是要确保完成远距离航行,因此非必要的挂载物一个没有,后续行动的航行速度越来越低,自然外形上就没有了严苛的要求,可以根据任务自行改造。
各种任务设备逐一完成最后的检修、修复与配置,枪骑兵也终于进入目标30AU的最终定位环节。
为枪骑兵任务重新命名的太平洋星是一颗A类星,恒星表面呈现白色趋蓝,质量约太阳的两倍,目标行星公转轨道距离恒星为3.2AU,面对温度更高的太平洋星是个很合适的距离,在确认目标前已经能断定有液态水和氧气。
枪骑兵的设备是最好的设备,但是在巡航速度下并不怎么好用,在30AU以内的距离枪骑兵的速度已经减慢到1500公里每秒,才能对目标行星进行较精确的成分检定。
人类是非常脆弱的生物,哪怕大气中有0.1%的非常规气体,都可能是致命的,远程的测定连1%的精度都很难达到,别提其他的了。
但检定开始后,先出现的却是不知算好还是坏的消息。
“舰长,目标行星发现本地生物!”
“看来个头很大?”
现在只是通过光谱等手段检测大气成分,同时进行一定精度的图像分析,枪骑兵相对行星方向80%都处于夜晚,这种情况下能拍到的生物不可能小。
“不知道,看起来像飞机?”组员自己都无法确定拍到的是不是自然气象形成的投影。
飞机?在逗我?
二十光年的距离,任何电磁信号都不可能瞒过人类联合体的监视,枪骑兵也能接收到来自太阳系二十年前的情报,目标行星不可能在短短二十年间从无电磁技术发展出飞机来。
“知道了,先不要管它,继续原任务。”
其实目标行星真的有生命,跟殖民任务是不是能完成也没一毛钱关系,人类联合体可没有跟外星人签订什么星际条约,另一方面,有原住民不见得人类上去不会被大气毒死,所以做该做的事就好。
枪骑兵与目标行星的相对运动不低,分析起来需要反复核定不断确认,距离10AU,枪骑兵完成目标行星大气情报的最后一次远距离测定,最终精度达到0.2%。
结果非常喜人!
检测到的海平面平均含氧量24%,略高于地球,改造后的火星现阶段相当,氦气、氩气、二氧化硫比例约为地球的两到三倍,氮气比例偏低,海平面平均气压约1.2个标准气压。二氧化硫偏高只能说明行星火山运动规模比地球更大,并不会在短时间里要人老命,绝大部分地区未发现稳定的致命气体,可以无需重型防护设备登陆。
更让人振奋的是原生植物有很高的覆盖率,说明大气环境足够稳定,不至于一天来几个飓风。之前所谓的“飞机”并没有再现,某些船员似乎松了口气。
不过事实是残酷的,“飞机”没被再次发现只是距离还不够近罢了。
3AU,枪骑兵进入末段减速。
随着相对速度下降,同样的观测设备精度每分每秒都在提高,然后……
“确认是人类据点痕迹!”数据分析部人员看向同僚,“要通知舰长吗?”
“是不是‘人’还不能确定呢。”
他们现在正在放大分析的,是最新的地表图像,上面有一些小小的区域里,似乎有较为规则的街道,不够清晰却足以判断出不是自然痕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