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短短的一小时很快过去,所有登陆部队也准时或提前一点回到舰上,完成陆战队回收的同盟会联合舰队立刻掉头加速启动撤退程序。
技术资料的内容潘文大多数都看不懂,惑星级试验基地的储备资料哪怕只有获取部分的三分之一,看标题也足够他一个人忙活几个月的,回收的资料只能交给第二主机豆豆去做分类,至于资料上传到指挥舰上的事情,早在陆战队行动同时就已经处置好了。
手头上备份的资料在做过分类的同时,潘文趁机和各舰舰长开了个短会,通过舰上的炮艇从舰队中搜集了一些个偏学术型的技师……就是技术狂那种,整理有价值资料的工作就交给他们了。
技术资料是抢来的,研究基地的人没时间把资料全毁掉,却也多多少少的干了些事儿,资料里有的可能只剩下蓝图初稿或专利描述,有的则只有末期测试数据。这些看似乱七八糟的东西经过整理,可能会变成只需要继续投入人和设备就能发展的项目,就算一个都没有,整理后也会明确的列出某技术所涉及到的相关分支。
D21工业体系从头开始时,后面相关分支的部分反而更重要。举个例子,当开发一个新的生产线时,可能一群人几年里都卡在某个点,也许是需要冷凝剂,也许是需要额外的冷却系统支撑,一项项试验下来就足够折腾掉无数资金和人力。D21可不是个国家,哪怕发育到赛格伊斯的程度一两年内也是见不到影子的,工业体系数据的好处是能帮助D21大幅度减少发展中的人力物力浪费,发展速度会很自然的有所提升。
暂时撇开资料的事情,回到陆战队上,本次行动虽然调动了舰队超过半数的警戒机器人帮忙,但实验室人员通道并不宽敞,自动武器的触发机制有的有设置的很古怪,几个小时行动下来,陆战队员仍然产生了十多人的减员,并有超过十名重伤员。这些重伤员被单独提出来,因为他们和当初超限机甲初号机试驾员柳莺一样,至少需要二十周以上的恢复期才能再次进入战斗,对舰队来说实际上已经也能算是减员。
潘文的舰队陆战队维持比例一直不高,专为D21开发额外雇佣的陆战队员又没有回收,二十人的减员几乎快占据人员数的十分之一,按大规模行动中20%就达到全员战斗撤离标准来看,本次的减员已经不少了。因此,他在舰队完成一次跳跃程序后,第一时间参加了陆战队员们的遗体送别仪式。
跳跃中的意外?没有。
代理指挥官史蒂夫安排的撤离时间点偏早,联合舰队有超过四小时的时间用于达到脱离速度,这么长的时间就算是货船不运输大型货物都能跑掉了,何况是战舰编队。不过这并非没有产生意外的唯一原因,另一个原因是联合舰队的规模在作怪,同盟会联合舰队光是护卫舰级别的船到现在还剩下超过一百五十艘,再包括其他辅助船只及其他舰队无法收纳的巡逻舰,总数超过两百艘,这个规模致使本地留守的巡逻部队连靠近动作都没做过,更别提冲上来拖延时间什么的。
安全脱离目标星域,行动基本能算成功了,虽然还要在其他国家领土上进行两次跳跃,联合舰队的各家指挥官们已经开始通过视讯互相庆祝。大舰队过境不引起注意是不可能的,但是也不会有哪个愿意连警告都不给就倾家荡产来拦截大舰队,因联合舰队的规模,单纯过境导致起冲突的可能性可以说基本不存在了。
不太喜欢跟NPC们产生交集的潘文也好不容易拿出些精气神来应付他们,当然他是有目的的——为了别家搜集到的资料!
登陆行动中的全部资料都会同步上传至代理指挥官史蒂夫所在的旗舰指挥舰上,但各陆战队指挥舰作为中转站存在,肯定是备份了资料的。这事儿几乎是不需要思考,虽然不是谁都在外面开发个类似D21的东西,但是回到赛格伊斯后,只要标价不高于资料陈列馆且没人乱举报,还有私人船厂和港口工程队愿意出钱来买其中的有价值部分,因此资料截留和私人整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