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的匠人很多,技艺也很高超,段兴智自己也喜欢制作一些奇思妙想的东西,他始终觉得自己是个合格的匠人。
但他从未想过要给自己制作的东西赋予名字,凳子就是凳子,桌子就是桌子,屏风就是屏风,榻就是榻。
而杨璟却给了这些东西一个名字,就像赋予了这些东西以生命一般。
他不清楚铁炮的威力,因为这些铁炮刚刚铸造出来,就被拉到了这里来,炮兵们甚至都是临时招募的匠人,谁制造的炮,就由谁来当炮兵。
但段兴智却知道,这十几门炮,动用了大半个大理国的宗师级匠师,短时间内招募了三万多人,四处搜刮铁矿硫矿等资源,才在短短几天里头,完成了这个工程。
可以说,在战争时期,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制造出这些铁炮,简直就是奇迹。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段兴智担心的问题,一直都在。
无论是杨璟,还是铁炮,段兴智一直将王国最后的希望,寄托在看起来有些虚幻的这些东西之上。
在没有亲眼见识铁炮威力的情况下,将整个王国押上去,对于段兴智而言,简直就是荒谬之极的事情。
可现实同样让人感到无可奈何,除了相信这个大宋副使,除了投降蒙古人,他实在没有更好的办法,而相国高泰祥,已经选择了信任杨璟,更斩杀了蒙古使节,彻底断绝了他们投降的后路。
更让人气恼的是,即便杨璟失败了,这些铁炮一无是处,高泰祥最终看走了眼,他段兴智却再没办法惩罚这些人。
因为如果当初投降,他还能够继续当大理王,高泰祥可以当云南行省的大总管,他们可以继续管理这个地方。
可眼下斩了蒙古使节,让蒙古人恨之入骨,一旦被踏破这道城墙,蒙古人一定会屠城,他连立足之地都没有,根本就没有能力再找杨璟算账,因为杨璟也会死在这里。
他之所以愤怒,就是因为杨璟将他逼入了没有任何回旋余地的绝境,而后让他被迫接受了杨璟的种种略显虚幻的希望。
他不是一个强者,却被杨璟逼着要拿出勇气来,他不是英雄,却被杨璟推上了烈主的神坛。
他看着杨璟的背影,突然觉得,大宋的使节,竟是这样的可恨,又可怕。
杨璟并没有察觉大理王的目光,即便察觉了,他也无暇去理会,因为他的心思,全都放在了铁炮的身上。
城墙上已经堆满了炮弹,以及新型震天雷等各种火器,杜可丰甚至照着杨璟早先的设计理念,制造了一种名叫“雷管”的小型火箭。
辅兵们照着杜可丰的吩咐,将这些火箭都绑在了投枪上,如同制作梨花枪一般。
而高炽大获全胜之后,带回来的那些僧兵,经过精挑细选,已经召集了约莫百人,都是天生神力的强者,便由他们来负责投掷这些梨花枪。
杨璟在抚摸着铁炮,杜可丰何尝不是心神激荡!
此时杜可丰站在城头,站在这些铁炮的面前,就如同伸手就能碰到天一般,他从未想过自己能够做到这一点。
身为一个工匠,便是工部的那些大佬,负责修建皇城皇陵等国之重器,虽然能够凝聚全国之力,但也无法完全照着自己的构思来执行,而他杜可丰却做到了,此时的他便是真正的死而无憾了。
试问这天底下又有哪个监作,能够像他杜可丰这般?
本该流放三千里,本该沉寂无名,本以为自己的下半生再也无望,却因为杨璟,让他得到了这样的一个机会。
他不敢说这些铁炮一定能够起效,但他却一万个愿意,愿意站在这些铁炮的旁边,如果铁炮炸膛了,他愿意笑着被这些铁炮炸成粉身碎骨!
也正是出于这样的想法,他让监造铁炮的监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