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得九公主青睐,一力推荐?
突然间,李逸风与黄元启对视一眼,却是想起那位爷在独酌斋买字的事情,他们脑海里仿佛放电影般,登时记得当初所购买的那幅字,就是“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之句。
来龙去脉,豁然贯通。
深,这水深着呢!
两个老狐狸对视一眼,额头都有些冷汗冒出来。想到更深一层,也许整件事那叶君生根本不知道,而纯属于歪打正着,莫非正应了那句“傻人有傻福”?但无可否认,他背后突然多了一位九公主,在前程上,已是豁然开朗。
九公主生性淡泊,不假颜色,如今居然对叶君生青睐有关,可想而知对他肯定非常欣赏的了。
有贵人赏识,往往是一个读书人飞黄腾达之时。
杜子美有诗云:“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说得便是一个典故:东晋时代,郁郁不得意的袁弘在中秋之夜,泛舟湖上,高声吟诵自己的作品,不料恰好被同样泛舟赏月谢尚大将军听见了,大力赞赏。袁弘就此名声大振,平步青云。
诸多青年才俊,抢着去参加各种各样的诗会,搏出位,绝非仅仅是为了名次,更多的是想藉此得到贵人的赏识。
这才是根本。
现在倒好,叶君生没来参加诗会,却得到了九公主的力荐,说起来还真有些啼笑皆非的感觉,这让三大书院的生员们如何接受如此无稽的事情?只怕会有人接受不了,当场就跳下孤云峰去了。
然而这个结果必须要公布,莫说一个地方诗会的头魁,就算九公主钦点叶君生进入国子监当监生,那也是毋庸置疑的事。公主开了金口,这事就已脱离正常的轨道,不再受评委们控制。
更何况,程序上!切符合,那首《临江仙》亦为难得一见的传世佳作。
果不其然,当李逸风代表众评委宣布这个结果之后,偌大的〖广〗场死一般静寂,然后就是汹涌的质疑声:“叶君生不是说不参加的吗?”
“到底是怎么回事?”
“他的词是谁带来的?”
“不知道呀,谁能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
“这词虽然好,但只是带个‘月,字,这样也行?”
“不对,诗会可没规定非要怎么怎么写,扣合题眼即可……”
帐篷之中坐着一位公主,除了评委们以及少数官员外,普通生员们根本都不知道,自然无从明白。
疑惑、愤然、质问等等非议将孤云峰变成了噪音的海洋,同样传到了公主的耳朵中。
她忽而嫣然一笑:“赵峨眉,你任性了……,只是,任性一下也很好玩的呢。”
依稀间,仿佛卸掉了戴在脸上很久的一副面具,而找回了那一份童真年代的快乐。
无论多少钱,无论多重的权势都找不回的那种快乐。
手里拿着《临江仙》的抄录本,郭南明好想哭,却又想笑,哭笑不得的表情拥挤在脸上,煞是精彩。
而另一边的柳临渊最是憋闷,一口气憋着,像个蛤蟆,脸色几度变幻,幸好他身子骨过硬,没有吐出一口老血来,最后冲出喉咙的是一声咆哮:“我不服!”
狠多人都不服。
事情曲折离奇,峰回路转,好像变戏法般,实在令人接受不能。
“走,我们回冀州,揪叶君生出来,讨个说法。”
天谷书院和白水书院的生员们不能找评委撒气,他们也不敢,孤云峰之上可有上百精兵维护秩序呢,于是念头一转,干脆去找叶君生。
一呼百应,群情汹涌,就开始下山。
李逸风见着这般情景,暗暗为叶君生捏了把汗。不过他知道就算那些生员们再愤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