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为立后之事而来,齐齐揣测,不知太后是附和还是反对毕竟早先又传,太后不喜谢芳华,甚喜李如碧。可是如今李如碧和皇上退婚了,那么,她如今是何态度
“先皇大病时,一直挂念皇上婚事儿,临终前,见了皇上和芳华小姐一起回京,才彻底地宽了心,安然地走了。”太后缓缓道,“哀家觉得,立后之事,不该有大的争议,皇上后位非谢芳华莫属。她不惜身体重创的待嫁找到了黑紫草,接了临安城的燃眉之急,救了十几万百姓民生,才华品貌兼备,贤良淑德,实为母仪典范。”
众人闻言对看一眼,又看了一眼上面端正沉稳而坐的皇上,觉得太后此举在意料之外,但也在意料之中。太后虽然不比英亲王妃护子厉害,但也是唯皇上之命是从,昔日曾为了他大闯朝堂,今日为了他立后,二度上朝。如此,太后表态,也算是堵住了群臣的嘴。
左相在太后话落,见无人言语,立即上前附议,“皇上,太后说得有理。芳华小姐德才兼备,堪为国母。”
他一开口,有一半朝臣顿时出列附议。
其余的一般人都看向英亲王。
英亲王无奈,一时也不好再开口反驳,他隐隐觉得,此事即便他反对,怕是也无效了。太后如今出来,说是代表先皇。他又如何阻止先皇驾崩前,谢芳华确实随皇上一起回京,守在了帝寝殿内,有目共睹。
右相见此,也只能上前,“皇上,既然”
他刚开口,外面有一人冲了进来,跪地禀告,“皇上,英亲王妃请求上殿。”
众人齐齐一惊。
英亲王顿觉不妙,立即道,“胡闹,朝堂之上,怎么容许妇人一而再再而三上殿你去告诉她,就说不准她上殿,若是找本王,待散朝之后再说。”
那人立即道,“王爷,王妃手里拿着剑,说皇上若是不准许他进殿,她就誓死闯进殿”
“她真是”英亲王一时无言,转过身,请求道,“皇上,请准许微臣出去拦住她。”
秦钰一时没答英亲王的话,对跪地禀告那人问,“王妃还说了什么”
“王妃说,她有天大的冤屈,要状告先皇。”那人说着,颤抖起来,“说若是皇上不准她进殿,她就要杀进来,杀不进来,就要去击鼓鸣冤”
群臣又是一惊,先皇已经死了,英亲王妃要状告先皇这
这可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秦钰闻言点点头,“还说了什么吗”
那人哆嗦着摇摇头。
“去,将王妃请上殿来。”秦钰摆手吩咐。
那人起身,倒退着出了大殿。
英亲王的心一时提到了嗓子眼,盯着大殿,生怕英亲王妃使起性子,什么也不顾了,到时候事情闹得不可收拾,天下百姓岂不是要看皇室宗室的笑话
不多时,英亲王妃进了殿,她的确是手里拿着宝剑,一脸怒气,寻常温婉的她,如今看来,有几分英挺之气。
朝堂中的一般老臣都知道英亲王妃和忠勇侯府世子夫人当年的风采,博陵崔氏和清河崔氏的两个女儿,能文能武,文不输当世文士大家,武不输当朝大将军,巾帼不让须眉,当年不知道牵动了多少人的情丝,如今英亲王妃依旧风韵犹存。
英亲王妃上了大殿后,看了皇后一眼,将手中的宝剑扔了。
秦钰温和地看着英亲王妃,“大伯母,何事让您发了这么大的火”
英亲王妃闻言看向上首的秦钰,帝王的宝座金椅让他周身闪闪发光,少年天子,威仪却丝毫不输久经江山宝座的帝王。她收敛了身上的怒意,平静地道,“臣妇要状告先皇,我儿子秦铮和儿媳妇儿谢芳华明明两情相悦,明媒正娶,恩爱有加,可是先皇一道休书的圣旨,便致使有情人分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