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来小说网

第29章,组织流民与米脂士绅的反应(1/2)

最新网址:m.kushuxs.net
    米脂县,东城门。

    “先生,您可算来了!这次莫不是要招咱们做工啦?”徐晨的车队刚到此处,一众流民便蜂拥围了上来,眼中满是期待。

    徐晨此前施粥,让流民们能吃饱肚子,这为他积累了极高的威望。这几日,徐晨忙于组织纺织厂的生产,虽未前来,但几乎每日都会招募几个流民去做工。这一举动,在流民群体中引发了极大的轰动,徐晨已然成为他们心中的救命稻草,被视作救世主一般。

    徐晨站在马车上,高声朗道:“对!大家所想不差。此次,我给所有人谋个差事。我在离此地二十里处购置了一块土地,那儿将建成一座大型作坊,足以容纳诸位做工。我们还会新建房屋,有了房屋便有了新家,大家从此便能摆脱流民的困苦生活!”

    “先生万岁!”所有流民齐声欢呼,许多人激动得热泪盈眶。这些年,他们过着仿若地狱般的流民生活,回想起惨死的亲人,甚至那些被自己无奈卖掉的妻儿,不少流民忍不住放声痛哭。

    徐晨很能理解他们内心的痛苦,现场悲戚了一刻钟。

    而后刘永大声喊道:“此刻,所有人听令!柳英!”

    “俺在这儿!”柳英应了一声,赶忙走上前来。

    “新牙牌,拿好。”

    “哎!”柳英激动道。

    刘永递给他一块一尺长、半尺宽的木牌,上面清晰地刻着“柳英”二字,背面则详细记录着他曾是榆林卫士兵,擅长种地,且具备一定军事技能。这木牌,便如同一个简易的身份凭证与个人档案。

    徐晨即便未曾组织过上千流民生产劳作,却也深知其中艰难。好在之前听流民讲述身世,后来安排陈子昂等人施粥时,他便留意统计流民信息。

    这些数据帮了大忙,徐晨与众人商议后,决定采用军事制度来组织流民。以十人为一小队,十小队为一中队,十中队为一大队,用这般简单的军事化架构,将这上千流民有序组织起来。

    同时,依据流民的身份与技能,进行细致分组。这上千流民中,有妇孺二百零三人,被编成两个中队,主要负责烧水、做饭等后勤事务;一百三十二名十二岁以下的孩童,组建为一个儿童中队,安排做些力所能及的轻活。

    余下六百七十八名青壮,被分成七个中队与一个小队。其中有一个五十人的中队,成员皆是最为强壮或有军事技能的青壮,担当厂卫队,负责保护这上千流民的安全;一个运输小队,共二十八人,专门负责采购粮食、工具以及砖头、木材等建设物资;剩余六百名青壮分成六个中队,承担整平土地、建设厂房等重体力活计。

    而后,徐晨、陈子昂、胡益堂、小五、贺老六也各自手持木牌,呼喊着流民的名字,指挥他们按照分组站好。

    约莫一刻钟后,所有人皆依各自中队整齐列队。

    徐晨说道:“这木牌上记着你们的名字与所在中队。如今条件简陋,往后大家便以中队单位安排生活。”

    流民们纷纷好奇地端详着手中木牌。明朝文化有所发展,识字率约有两成,这些流民大多能认出自己的名字,木牌后面的信息,他们连蒙带猜,再向旁人询问,也大致能明白。

    “知道了!”流民们齐声回应。

    徐晨意气风发,大手一挥:“此刻,咱们便向着新家园进发!”

    言罢,徐晨的马车一马当先,随后是满载生产工具和物资的独轮车。妇孺与孩童行于队伍中间,青壮紧随其后,末尾则是护卫队中队。这上千人的队伍,虽略显稀稀拉拉,绵延一里多长,但因心中有了希望,队伍里洋溢着对未来的憧憬。

    米脂县,东门城楼之上。米脂县的官吏,士绅们望着渐渐离开米脂县的流民队伍,不禁长舒了一口气。被流民团团围住,实在不是什么好受的滋味,这些年流民杀官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shu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