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元素引导者选择隔绝以自保。”
这个信息与之前土之殿堂守护者提到的”混元派”相呼应,引发了李明的深思。如果混元派的实践确实与姆大陆文明的衰落有关,那么他们在现代的重新出现可能预示着某种危险的循环即将重演。
第二天,队伍继续前进。隧道开始下降,同时变得更加宽敞。墙壁上的符文和浮雕也增多了,描绘着古代生活和仪式场景。
中午时分,他们遇到了第一个重大障碍——隧道前方被大块岩石堵塞,看起来是某次地质活动造成的坍塌。
”根据地图,我们必须穿过这里才能继续前进,”藤原查看着金之钥投影的路线图,”没有其他绕行路径。”
”传统开凿可能引发更多坍塌,”一名阴阳厅的工程师警告,”这些岩石已经形成了一个微妙的平衡结构。”
李明思考片刻,然后尝试了一种新的方法。他取出金之钥,同时调动自己的源力,将水元素和新获得的金元素能力结合起来。在他的控制下,细小的水流开始渗入岩石缝隙,然后在特定点上,水流被金元素源力锐化,形成一种精确的切割工具。
”很聪明的应用,”藤原赞许道,观察着李明的技巧,”水的适应性和金的精准性结合,产生了独特的效果。”
经过近两小时的小心操作,李明成功在堵塞物中开辟出一条足够通行的通道。队伍小心通过,继续前进。
越往深处,隧道的建筑风格开始变化,融入了更多明显的日本传统元素,如鸟居式的拱门和龙形的装饰柱。
”这些是后期添加的,”王教授判断,”可能是在姆大陆文明衰落后,日本本土文化开始主导这些空间时建造的。”
下午晚些时候,隧道突然拓宽,形成一个巨大的地下空间。这里似乎曾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或集市,空间中央是一个大型广场,周围分布着数十间建筑残骸,形成一个小型地下城镇。
”难以置信,”林雪惊叹道,”一个完整的地下社区。”
队伍分散开来,小心探索这座地下遗迹。建筑风格混合了姆大陆的几何精确性和早期日本的建筑特色,许多建筑内还保存着家具和日用品,仿佛居民是匆忙离开的。
在一座较大的建筑中,王教授发现了一批保存完好的卷轴和文献。这些文献使用的是一种混合文字,结合了姆大陆符号系统和早期日本文字。
”据我初步解读,这里曾被称为'灯火镇',”王教授兴奋地说,”是隧道网络上的一个重要补给站和交流中心,可能存在了数百年,直到约1200年前突然被废弃。”
”被废弃的原因是什么?”李明问道,检查着一座建筑中遗留的工具。
”文献提到了'黑雾'和'源力紊乱',”王教授继续翻译,”似乎是某种突发的源力异常导致居民紧急疏散。有趣的是,文献特别强调这种异常与'违逆元素秩序者'有关。”
”混元派,”藤原低声说,”这可能是他们早期实验的后果之一。”
团队决定在这座地下遗迹中扎营,利用相对宽敞和安全的环境休息,同时收集更多信息。阴阳厅的技术人员开始记录建筑布局和残留的源力痕迹,而守夜人的研究员则专注于文物和文献的整理。
当夜,李明和林雪在镇中心的一座类似神社的建筑中发现了一个隐藏的地下室。地下室里放置着一系列精美的金属容器,每个容器上都刻有不同元素的符号。
”这些可能是元素样本或仪式用具,”林雪猜测,仔细检查着容器,但不贸然打开,”需要谨慎处理。”
李明发现其中一个容器——标记着木元素符号的一个绿色金属盒——对他的玉佩有反应。当他将玉佩靠近时,容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