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来小说网

第三百四十六章,大河剧(2/3)

组一样以外,其实基本上没有任何关系。

    上杉宗雪之前就吐槽过,说日本人是一贯喜欢伪造和对历史进行演义化处理的。

    当然这里要给日本人稍微洗一洗,就是说这种伪造不是说我祖上叫做董山,曾经被犁庭扫穴过狠狠地暴打羞辱,于是我干脆连祖宗都不认了。

    而是日本人自己都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实际上,日本的历史可以非常简单地划分为江户幕府时代之前和江户幕府时代之后,因为一直到江户幕府开始,日本人才真正意义上开始普遍吃饱穿暖,而也是到江户幕府开始,日本人才开始正儿八经地全面记载历史,而在江户幕府之前,日本自己的历史是一团烂账。

    这里以上杉谦信为例,众所周知,上杉谦信的父亲越后守护代长尾为景是著名的下克上恶人,一生出阵超过百阵的猛将,那么他是什么时候去世的呢?

    答案是,日本人自己也不知道,因为同时代有大约20本史料都记载了长尾为景的死,而20本史料一共有10种说法之多,时间一直从天文五年到天文十五年不等。

    谁是真的谁是假的?不好意思,日本人自己也考证不出来,只能采用了其中较为合理有说服力的一种。

    还有上杉谦信到底有没有支配过佐渡岛?

    有超过10篇史料,6种记载,分别是直辖、支配家臣化、附庸、表面臣服实际独立、协助平叛和压根就没有出过兵。

    哪个是真的?日本人也考据不出来。

    真正可靠的史料要一直到1589年上杉景胜亲自出阵渡海攻杀本土豪族彻底占据佐渡岛。

    江户时代之前的日本历史记载就是这么杂乱无章和诡异,每家都在出书,每家的记载都不同,颇有一种战锤军书的感觉,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都吹自己牛逼,各种细节各种对不上。

    还有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当时的历史记载受到立场影响很大,比如说著名的手取川之战,史学界从充分肯定煞有介事到完全否定说这是家言,到近年来新说又认为确实可能存在这一仗,最大的理由就是丰臣秀吉本人。

    否定手取川合战的理由是公认的一些良史如《信长军记》没有提到过这场战争,然而根据后人考证,由于手取川合战中和信长军记作者太田牛一关系极好花钱供养他写军记的丰臣秀吉和前田利家都是战败方还主动撤退被信长责罚,因此作者采用了春秋笔法岁月史书不提自己金主这些不光彩的事。

    而上杉家这边不提,是因为快被织田灭亡已经准备切腹的上杉景胜运气好遇到本能寺之变,赶紧臣服了丰臣秀吉,自然也不会拿这场败仗引发太阁殿下不快,于是战败方不提,战胜方也不提,很有可能真实存在的手取川之战便这样被历史掩埋了。

    这就是日本战国历史的精彩之处,一方面是足利幕府中期开始已经出现了大量的民间记载和轶事,各种小段子和有趣情节拉满史料开始丰富,另一方面却没有公认的官史,彼此之间充满着海量的改编和演义空间,再加上本能寺之变这一日本历史上最传奇也是最离奇的结局,共同形成了日本战国这一最精彩的历史时期。

    然而,再精彩的历史经过几十年的反复翻拍也变得味同嚼蜡,时至今日,日本战国里每个重大历史人物都已经从不同视角不同说法翻拍过至少三遍了,内容越来越疲劳,而且正如绘玲奈所说,演员们来来去去都是那些,逐渐就开始串戏了。

    比如说竹中直人同时演过织田信长、丰臣秀吉、石田三成、德川齐昭,然后在坂上之云中出演外务大臣,怎么看怎么出戏。

    还有很有名的演员西田敏行其他的不说,单就幕府将军就同时演过德川家康、德川秀忠、德川家纲、德川纲吉和德川吉宗,前八代将军他演过五个。

    更不用说其他配角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