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掉。因为临命终时起了瞋恨心,就刺激他过去的罪业到地狱去了。
所以说,我们今天虽然得到人身,但是我们没有办法决定我们来生要去哪里。诸法无我,这个「无我」的意思就是说:我们对生命没有主宰性,没有主宰性。所以印光大师提出一个警告,他说:「三世怨。」说你今生积极的修福修慧,但是假设我们今天没有成就圣道、也没有到净土去,来生会因为善业的因缘得到大福报──国王、大富长者。但是这个福报现前有什么问题呢?我们心中有烦恼,我们这一念烦恼的心跟福报境界接触的时候,烦恼就开始活动。
一个没有福报的人,要造罪业,是没有多大的力量;但是一个国王、一个大富长者,「君王一怒,血流成河」,那还得了!一个大福报的人要造罪,那个势力就大了,今生修福,来生受福报,第三生就投到三恶道去了,就是「三世怨」。这是说明我们凡夫的心情,在没有入正定聚之前,譬如空中的羽毛,可上可下。今生是一个比丘,如法的持戒、如法的忏悔、如法做五堂功课;但是来生就忘了我是谁了,就开始享受今生所积集的功德,开始放逸、造业,第三生就堕落了。所以说,到极乐世界的重点还不是要去享受这样庄严的境界,重点在「永阶不退」,因为极乐世界环境的摄持,使令我们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使令我们成就不退转。所以蕅益大师在这个地方特别标出来,「永阶不退者也」。接下来看:
梵语阿弥陀,此云无量寿,亦云无量光。要之功德智慧,神通道力,依正庄严,说法化度,一一无量也。
「阿弥陀」这句话,本师释迦牟尼佛在本经当中解释说:是「无量」的「寿」命、「无量」的「光」明。「阿弥陀」这句话本来是梵语,我们讲「南无阿弥多婆夜」,「阿弥多」是梵语,翻译成中文是无量的意思。那这个「无量」怎么去体会它呢?本师释迦牟尼佛以两个代表:一个无量寿命,一个无量光明。所以蕅益大师就说:我们念阿弥陀佛,为什么能够招感无量正报的寿命?为什么能够招感这么广大的依报国土?因为这句佛号本身就是无量光、无量寿,如是因,就有如是果。无量寿是代表一种正报的功德,你这一念心跟佛号一接触,你就成就无量寿的功德;你这一念心跟无量光一接触,就能够成就这样广大依报的国土。把这两个开展出来,就是无量的「功德智慧、神通道力、依正庄严、说法度化,一一皆无量也。」这是解释「阿弥陀」的意思。「佛说阿弥陀」是一个别题,这以下讲「经」通题:
一切金口,通名为经。对上五字,是通别合为题也。教行理三,各论通别,广如台藏所明。
「一切金口」,这个「经」有不变义,佛陀所说的法是真理、是不随时空改变的叫做「经」。这个「经」对前面的「五字,是通别合题」,前面是别题,那这个「经」是通题,合起来就是一个经题。智者大师把这个「经」分成三段,就是教经、行经、理经。这个「教」指的是语言文字,这个「行」指修行方法,这个「理」是它的实相道理。这当中有「通」有「别」,每一部经有共同点、有差别点,详细的内容可以看天「台藏」《法华玄义》,智者大师有详细的说明──教经、行经、理经。
关于这个「经」蕅益大师讲的比较省略,我们可以补充一下。根据《阿毗达磨杂集论》,这个经有五个意思:第一个经叫「结缦」。就是说佛陀的这些法语就像花一样,能够放出很多的香味、放出很多的功德。佛陀灭度以后,由弟子把这个线,把无量无边的花串起来,就构成经,就是结集所成的经,结缦,就像一个线把花串起来一样,所以这个经有结缦的意思。它是怎么来的呢?是由后世的弟子把佛陀的言教结集而成的,这是约教经来说。
第二个经有「显示」的意思,这文字它能够显示种种的真理、显示种种修行的方法,叫做显示。第三个「绳墨」,这个绳墨它是我们整个行为善恶的标准。这个显示跟绳墨是约行,这些文字它的记载,是我们整个修行的标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