玦的才华钦佩不已。裴玦面带微笑,谦逊地向众人致谢,那姿态既优雅又不失自信,愈发赢得了众人的好感。
在台下,萧蘅听得如痴如醉,心中暗暗赞叹裴玦的才华。她自幼喜好诗词,对佳作有着极高的鉴赏力,深知这首《春江花月夜》实乃不可多得的上乘之作。而陆昭然,同样被裴玦的诗所打动,他微微皱眉,陷入沉思,心中对裴玦也多了几分欣赏与警惕。欣赏的是其出众的才华,警惕的是裴家在江宁的势力以及裴玦未来可能带来的竞争。
就在众人沉醉于裴玦的诗作之时,裴玦在台上一眼便看到了台下的萧蘅。萧蘅虽女扮男装,但那独特的气质与灵动的眼神,却让她在人群中格外引人注目。裴玦心中一动,目光不由自主地在萧蘅身上停留。他从未见过如此特别的人,心中不禁泛起一丝涟漪,从此,一颗爱慕的种子在他心中悄然埋下。
陆昭然与萧蘅在诗会上重逢,彼此眼中都闪过一丝惊讶。邗沟夜泊的那次相遇,让他们对彼此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时,在这热闹的诗会上再次相见,两人心中都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他们想起了邗沟那晚的惊险,也想起了彼此在困境中的冷静应对。然而,此刻周围皆是人,他们默契地没有声张,只是微微点头,眼神交汇间,传递着一种只有彼此能懂的信息。
这场诗会,对于裴玦而言,是邂逅爱情的美好开端,让他对萧蘅一见倾心;对于陆昭然和萧蘅来说,是命运之线再次交织的重要节点,加深了他们之间的缘分。同时,也让三大家族的下一代有了更紧密的交集。诗会的热闹氛围背后,隐藏着各方势力的暗自较量与心思涌动。众人或许未曾意识到,这一场诗会,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为后续的故事发展埋下了诸多伏笔,如同夜幕中悄然点亮的星星之火,即将引发一场宏大的传奇故事。
在诗会结束后的晚宴上,众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美酒佳肴,继续交流着诗词心得与人生感悟。陆昭然与几位扬州的文人墨客相谈甚欢,他们谈论着扬州的风土人情、商业发展以及诗词文化。其中一位文人感慨道:“扬州乃繁华之地,盐商云集,然近年来,各方势力纷争不断,不知未来将走向何方。”陆昭然心中一动,联想到自己家族的生意以及在商场上所面临的竞争,不禁微微皱眉,陷入沉思。
萧蘅则与几位江宁当地的士族子弟交谈。他们对润州的局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纷纷询问润州都督府在江防方面的举措。萧蘅心中警惕,巧妙地应对着他们的问题,同时也从他们的话语中,敏锐地察觉到了一些关于各方势力对江防关注的微妙信息。
裴玦在晚宴上,有意无意地向萧蘅这边靠近。他找了个机会,与萧蘅攀谈起来。“兄台今日前来诗会,想必收获颇丰吧?”裴玦微笑着问道,眼神中透着一丝期待。萧蘅微微点头,礼貌地回应道:“裴公子的大作令人印象深刻,今日能有幸聆听,实乃受益匪浅。”裴玦心中欢喜,继续与萧蘅交谈着诗词文学,他发现萧蘅见解独到,才情不凡,对她的爱慕之情又增添了几分。
晚宴结束后,众人纷纷告辞。陆昭然与萧蘅在分别时,眼神再次交汇。这一次,他们的眼神中多了几分深意。陆昭然似乎想要对萧蘅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忍住了。他深知,在这复杂的局势下,有些话不宜过早说出。萧蘅微微颔首,转身离去,她的心中也在思索着此次诗会的种种收获以及未来可能面临的局面。
陆昭然回到扬州后,将诗会的情况详细告知父亲陆大人。陆大人听后,沉思良久,说道:“裴家在江宁势力庞大,此次诗会,看来各方势力都在暗中布局。你要多加小心,不可掉以轻心。”陆昭然点头称是,心中也意识到,未来家族的道路或许会更加艰难。
萧蘅回到润州,向父亲萧靖讲述了诗会的情况,尤其提到了裴玦的才华以及他对自己的关注。萧靖深知裴家势力庞大,对于女儿与裴家的牵扯有些担忧,但也没有过多干涉。他只是叮嘱萧蘅:“在这复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