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自己的灵识等级和阵法一样,所以他们是无法得到自己的思想。
包括普通人来虚拟世界游玩,或者训练,也无法被人听到心里想法。
虚拟世界内,更多是一种神经元上的‘运动反应’呈现。
只是普通人在思考的时候,很大几率是不会动。
因为虚拟世界内想要移动,是需要精神去控制。
不过,下意识的移动不算。
这就和正常世界一样,人也可以边走路,边想事情。
算是完美呈现了现实世界内的行为动作,只是会相对僵硬一些。
比如正在想事的时候,走起来会一顿一顿的‘不自然’。
这个就不是阵法结构的问题了,而是玩家问题。
玩家要是有两道灵念,那就可以实现边做事,边想事。
要是一道灵念,总会有点‘失真’。
当然,要是硬说科技还不够高,那也没错。
目前科技是无法做到完美还原。
但常人想一些大事与大计划的时候,肯定也无法做一些精细活。
例如,正在和丧尸进行生死搏斗的时候,两方实力又相当。
正常人心里总不能想着今天晚上要吃什么,以及红烧鲤鱼怎么做。
正常人更多是把心思用在对战上,并思考如何杀敌,并将心里的想法化作招式。
所以在张逢想来,这种人一‘思考’,就会失真的‘不自然’,就无所谓了。
因为在生死危机的正事上,肯定是边想边做,所以变相来说虚拟世界是自然的,是符合正常逻辑的。
如果是不要紧的事,那么失真一些,也无伤大雅。
毕竟正常人想事的时候也会走神。
而通过这些判断。
张逢也具体分辨出了行为逻辑,这样等收集完玩家的信息后,就可以更好的区分与整理,以及实现神经学上的知识学习。
说到底,玩家的各种行为资料,才是知识的大头。
他们在虚拟世界内的每个动作,还有后台相应的详细数据,就是具体的神经学反馈。
也可以说是精神‘代码’。
只要代码够多,理论上来说,算力小楼是可以演算出真正的虚拟现实。
到时候神经学大突破以后,也可以反馈给阵法结构,增加结构基数。
基数多,自己也可以挑选有用的信息,优化与添加自己的灵识。
这完全就是一个‘我建造你,你建造他,他反哺我,我再优化你,你再补充他,他最后大幅度反馈给我’的循环过程。
和大数据是一样的相辅相成理念。
修炼,就是一条循环优化的大型加工线。
……
六个小时。
张逢灵念够多,可以边想边制造,不知不觉也建造出了一个巨大城市的面貌。
又在现实,基地内。
虚拟研究厅中,很多人员在编写程序,并且来回传话。
“张总要投放丧尸1465号……”
“人物15648号……”
“咖啡馆建筑优化。”
“单位米,坐标1561,91,方格单位米,投放电话亭!”
众人在编写数据,配合张逢实现虚拟世界的构造。
像是张逢点击视野内的建筑物时,都是他们先从蓝本内提取数据,再由量子计算机做最后加工与细节优化。
一座虚拟小楼,还附带十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