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万事大吉(2/2)
“你如此做法,就不怕天谴吗?”
徐岩老喷子了,每喷一下都恰到好处。
刘世闻言,微微眯起了眸子,脸上掠过忧虑之色。
就连他也想不明白陈玄之为什么要多此一举?
压下桃源镇的粮价不就完事了?为何还要自讨没趣?
这大顺风局总不能翻盘了吧?
陈玄之却是从容不迫,不卑不亢地扫过在场的各位:“陛下在上,诸位谨言慎行啊,你们一口一个鱼肉百姓,本官看着像这样的人吗?”
“这桃源镇的粮价,在本官返回神都时,便已将到了六十八文一斗的价位,随着消息闭塞的粮食们陆陆续续涌入桃源镇,大有跌破五十关口的可能。”
陈玄之是会答辩的,点出亮点徐徐展开:“可就算粮价掉到五十文一斗,成为方圆百里内最低粮价,那又如何?”
“五十文就是五十文,不还是得掏钱买米?”
“你们觉得如今桃源镇百姓的兜里还有闲钱买粮了吗?”
崔浩嘴角微动,陈玄之果然跳进了自证陷阱,随后反驳道:“陈总旗此话不敢苟同,只要熬到朝廷的赈灾粮下来,灾情自然会缓解,只要暂时压住粮价即可,你此局无异于画蛇添足!”
陈玄之却淡淡道:“不错,朝廷的赈灾粮下来后,的确能缓解部分灾情压力,可需要喂饱满城十多二十万百姓难民,得需要多少赈灾粮?”
“坐食山空,崔主事是打算集全国之力,远远不尽地往桃源镇送粮食,那其他地方呢?”
“远水解不了近渴,可持续发展才是王道!”
“粮价三百文一斗也好,五十文也罢,这有什么区别吗?”
陈玄之寥寥数句点明了要害。
此话一出,在场的所有人都瞳孔一缩。
要知道,每逢大灾之年,灾区都是易子而食饿殍遍野的情形,而且死的都是底层百姓和难民。
所谓的赈灾粮,不过只能解一时之急,过后依旧无法彻底解决灾情,只能等到来年秋收,且在保证没有任何灾情和丰收的情况下,方能让灾区重回正轨。
再者,大灾之下人人平等,三百文和五十文一斗的粮价,不过是一个数字罢了,百姓根本就买不起。
长久下去,便陷入了百姓等赈灾粮,可朝廷赈灾粮不足的死循环。
所以历朝历代面对灾情饥荒,都没有太好的解决办法,只能是压住粮价,将民怨控制在可控制的范围,至于百姓的生死就得自己听天由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