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暗的议事厅内,烛火摇曳,映照着他铁青而复杂的面容,听闻墨尘英年早逝的消息,他手中的茶盏猛地一颤,滚烫的茶水溅落在衣襟上,却似未觉,心中涌动的悲痛如同潮水般将他淹没。
记忆如潮水般涌来,那是年少轻狂的时光,他与墨尘相识于权宦横行的雒阳,两个意气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誓言共同拯救风雨飘摇中的大汉,彼此间的鼓励与信任,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指引着他们前行的道路。此刻,那些温暖的画面与冰冷的现实交织,让曹操的心如刀绞。
厅内气氛压抑,谋士们的声音在空旷的房间里回荡,带着几分急促与不安。
此时戏志才与程昱,眼中闪烁着决绝的光芒,他们激昂陈词,主张即刻整顿兵马,挥师南下,欲借此机会一统江南。
然而,荀彧冷静而理智,他缓缓站起,语气坚定却又不失温和,分析着当前局势的微妙与魏国国力的局限,强调以此时的魏国兵力和粮食强行南北双线作战的风险与后果。
就在这时,司马懿与杨修并肩步入厅中,两人神色凝重,却又透着一股胸有成竹的自信。司马懿抱拳作揖,缓缓道出他们的策略——静观其变,利用吕布、刘备与墨尘之间的恩怨,让他们先与东吴缠斗,待东吴军力疲惫之时,魏国再雷霆出击,一举定乾坤。此计一出,厅内顿时陷入一片沉思,诸将分别从自己的角度分析思考着此计的可行之处。
曹操闭目沉思,手指轻轻敲打着扶手,每一次敲击都似乎是在权衡利弊,最终,他猛地睁开眼,眼中闪过一抹决绝与狠厉。“就依仲达、德祖之计!”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穿透了议事厅的每一个角落。
随着曹操的决定,一场精心策划的谋略悄然展开,邺城内外,暗流涌动,所有人都在等待那一刻的到来。
————————
徐州下邳城,夜色如墨,议事厅灯笼摇曳,映照出吕布那张因狂喜而略显扭曲的脸庞。他得知墨尘已死的消息,在他心中激起了前所未有的快意与豪情。吕布猛然站起,身形魁梧,如同山岳般撼动四周,抚掌大笑之声,带着几分不羁与狂妄。
笑声中,他眼中闪过一抹冷冽的光芒,仿佛已预见东吴的覆灭。随即,吕布高声下令,声音洪亮如钟:“臧霸、郝萌、曹性,尔等速速整军备战,三日之后,我要亲率大军,直捣东吴腹地,为我方雪耻!”
此言一出,议事厅内顿时沸腾起来,将士们群情激昂,纷纷响应,誓言要跟随吕布,踏平东吴,建功立业。然而,在这股狂热之中,却有一人眉头紧锁,那便是智谋过人的陈宫。他疾步上前道:
“主公且慢!”陈宫的声音虽不高,却带着不容忽视的坚定,“此消息真伪尚待查证,东吴狡诈,恐有诈降之计,我军若贸然出兵,恐中埋伏,还望主公三思!”
吕布闻言,脸色一沉,直视陈宫,语气中满是不悦:“陈公台,你何时变得如此胆小怕事?墨尘已死,真乃天赐良机,此仇不报,我吕布誓不为人!你休要再言多虑,我意已决!”
说罢,吕布一甩衣袖,转身离去,留下陈宫一人站在原地,望着他决绝的背影,眼中满是忧虑与无奈。
————————
西蜀都城,成都。刘备在简陋的议事厅内,得知墨尘已逝的消息后,他的身影在摇曳的烛光下显得格外焦躁,脚步急促地在室内来回踱步,脸上交织着痛惜与决绝的复杂神色。
张飞站在一旁,眼神中闪烁着不加掩饰的快意,他粗犷地嚷道:“墨尘那厮,终于去见阎王了!大哥,咱们的机会来了!”他的声音在空旷的厅堂内回荡,带着几分不加掩饰的豪情与复仇的快感。
关羽则是另一番景象,他轻轻抚弄着长髯,眯起的凤眼中闪过一抹深思。他并未言语,但那沉稳的姿态中透露出一种超凡的冷静与睿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