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殊的数据,足以让任何攻城者绝望。
除了前面在攻城外,后续这段日子,各部都是做做样子应付了事。
攻城是不可能攻城的,谁都不愿意送人头。
在镇南关下伤亡了一万多人,都快接近总兵力的百分之十。
继续死磕下去,就算把部队打光,也奈何不了敌人。
北伐开启前,胡新波定下的目标是——拿下两广。
大战开打之后,预期直接降低到——拿下广西,见好就收。
开战一个月后,目标再次降低为——攻克镇南关就撤军。
再往后,战略目标直接变成了——率领大军全身而退。
到了现在这种时候,他只希望付出少量代价,把大军带回国内。
遗憾的是目标定的越小,局势恶化的越快。
国内局势危急,让他丧失了打持久战的资本。
想想就觉得憋屈,开战这么长时间,都没有和敌军摆开阵势,光明正大的干上一架。
倘若是正面对决失败,他也就认了。
可现在输得太过憋屈,完全被敌人玩弄于鼓掌之中。
“陛下,大虞不是铁板一块,有人主战就有人主和。
从搜集到的情报来看,大虞已经平定江南叛军,要不了多久他们就能缓过劲来。
现在和我们交战的,仅仅只是两广之兵。
倘若敌军继续增兵,局势将变得越发不可收拾。
尤其是南疆的新国土,当地人对我大越的归属感不强,战争拖的时间太长,他们很有可能分裂出去。
趁着虞朝处于低谷期,立即派出使团进京游说虞朝主和派,尽快结束这场战争。”
老将石羽丰再次提出结束战争,同以往的时候不一样,这一次没有被口诛笔伐。
很明显通过这场战争,让大越高层意识到了双方的实力差距。
仅仅两广之兵,就把他们逼到了危险境地。
倘若继续这场战争,敌人派出更多的援军参战,局势还会更糟。
明知道会输的战争,谁都不想继续下去。
群臣的默契,让胡新波很是受伤。
上位之后的第一次对外战争,没有把敌人怎么样,国内就先被搞得稀烂。
破坏容易,建设难。
纵使结束了和大虞的战争,国内的烂摊子,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收拾完的。
“我们之前派出的使团,可是被虞朝皇帝给杀了,此时再派人过去有用么?
何况从国内到大虞京师,中间相隔甚远。
纵使立即派人过去,最快也要数月之久,才能出结果。”
陈景福当即驳斥道。
不是他想主战,跳出来反对,主要是为了照顾皇帝的面子。
事实上,战争进行到现在,大越国内早就没了坚定的主战派。
妥协是小国的生存之道,头铁的早就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无需担心大家有意见,他给出的理由,全是现实问题。
永宁帝可不是好脾气的主,国书案就把他给得罪死了。
迫于大局需要,暂时隐忍下来,没有对使团动刀子。
等到两国之间的战争爆发,火气上来的永宁帝,第一时间把使团成员送去了菜市口。
手起刀落,上一批使团成员,直接惨遭团灭。
敌人用实际行动表示,要和他们血战到底,胡新波自然不能软。
大虞没派使团过来,他没有办法噶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