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不了的,偏偏时间卡的这么好。
无论早一天到,还是晚一天都可以,偏偏赶在广西巡抚衙门的奏书之后。
奏折在内阁手中,尚未转呈给永宁帝,现在皇帝问话,自然只能由他来回答。
看似是原文转述,实际上却是在强行裹挟他们的立场。
收复失地,属于政治正确。
一直属于禁忌的交趾问题,被摆到了台面上,明面上内阁是无法反对的。
当初主张放弃交趾的那些大臣,哪怕到了现在,民间依旧在骂他们是国贼。
尤其是最近几年,随着话本的流行。
民间对他们骂声,更是一浪高过一浪,直接同秦桧、中行说画上了等号。
落差最大的是这几家后人,直接从名臣之后,变成了国贼后人。
原来的门生故吏、亲朋好友,纷纷和他们划清界限。
一个个被迫搬家,出门都不敢自报家门,在朝为官更是小心翼翼。
唯恐哪天被人扒出身份,招来一群士子围攻。
尤其是被迫南迁的辽东士子,在这方面表现尤为激烈。
大家都指着朝廷打回去,好从北虏手中拿回家业。
逮着这几家骂,实际上就是想以前车之鉴,打消朝中百官放弃辽东的念头。
效果非常明显,为了自己的生前身后名,主和派官员集体哑火,朝中再也无人敢言放弃辽东。
“以提督的身份,执掌军政大权不合规矩。
战火发生在广西,理应由广西巡抚主持大局……”
话刚说到一半,楚林杰就意识到问题。
集结两广的军力,才有机会保住重要州府,单独让广西上难度太大。
让广西巡抚执掌大权,且不说有没有能力挡住安南人,光涉及两省的军队钱粮调度就是一个大问题。
广东巡抚和两广提督,都不是广西巡抚的下属。
纵使朝廷下达圣旨,让张思翰担任钦差,他也没有能力在短时间内整合两广军队。
想要迅速整合两广的卫所军队,最佳选择自然是让舞阳侯回去。
作为两广总督,他才是合法的军政长官,可以名正言顺的调动两省人力财力物力。
不过这是不可能的。
舞阳侯在担任两广总督的同时,还兼任了江南总督。
收复南京的关键时刻,江南总督不能缺席。
相较于南京,广西无论战略价值,还是政治地位,都要差的远。
在这种背景下,李牧就成了唯一人选。
两广提督虽然不管政事,但掌管着两省军队。
人回去就可以上手,无需浪费大量时间磨合队伍,可以在短时间发挥部队的战斗力。
“楚大人,广西巡抚的能力确实不错,但他不擅长军事。
在抵抗安南入侵的问题上,张巡抚也是倾向于让李提督主持大局。”
谷嘉熙当即打断道。
礼不能白收。
张思翰急着运作离开广西,就是觉察到了危险。
两广的募兵全部在前线,光卫所部队想挡住数十万安南大军,难度实在是太大。
让李牧主持大局,起码能够调动两省的卫所部队,换成张思翰上去能指挥动省内的部队,都属于超水平发挥。
倒不是下面的将领抗命,主要是大虞军队的传统——开拔费。
广西巡抚衙门穷,根本拿不出钱粮来。
相对富裕的,反倒是卫所衙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