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臣遵旨!”
杨敬仁当即应了下来。
皇帝降低了预期,接下来的活儿,就好干了。
只要发动起义,甭管最终结果如何,都会分散敌人的注意力。
……
蜀地,白莲教大营。
“教友联络的怎么样?”
魏豪一脸关心的问道。
入蜀作战很成功,棘手的是入蜀之后。
当地民众对他这个带来杀戮的外来户,并不欢迎。
士绅商贾,早早就被得罪光了。
为了稳定人心,他急需获得当地白莲教的支持。
棘手之处在于蜀地的白莲教分支教派,数量着实有些多。
无为、龙华、弘阳、弥勒、闻香、罗道……
各种乱七八糟的分支教派组织,在这里基本上都能够找到。
挂着同样的名字,实际上相互之间,并没有多少联系。
搞这么多招牌出来,主要是为了糊弄官府。
一旦被官府发现,立即换个招牌,重新潜伏在佛道两教中。
许多教民都不知道,自己加入的教派,就是臭名昭著的白莲教。
当然,这种不断转化招牌的做法,在糊弄官府的同时,也影响到了教众的信仰。
相比其他地区的白莲教组织,蜀地的教民信仰,基本上是垫底的。
当地教民在信仰明王、弥勒、白莲圣母的同时,还信仰了其他各路神佛。
魏豪挥师入蜀,没有得到当地白莲教策应。
并非这些人转了性,放弃了造反的念头,而是自身影响力不足,无法完成策应任务。
蒙元时期,蜀地是抵抗异族入侵最激烈的地区,当地民众十不存一。
大虞建立之后,人口虽然迅速恢复,但相较于其他省份人口压力还是要小的多。
别的地区民众揭竿而起,那是日子过不下去了。
蜀地富庶,当地人口又没超过临界点,百姓的日子还过得下去。
平常时期传教没问题,要大家冒着掉脑袋的风险,跟着他们去造反,这就为难人了。
“王爷,我们的人和他们沟通过,效果不容乐观。
除非我们能够拿出实际的东西,让大家看到切实的利益,不然很难获得当地人的支持。”
许炎宇神色凝重的说道。
收复民心的招数,他们早就娴熟于心。
诛杀士绅商贾,把土地公平分发下去,立即就能获得当地百姓的支持。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
在造反初期,他们确实是想这么干的。
可随着摊子的不断拉大,到了具体落实上,就渐渐出现了问题。
后期逐渐意识到,以他们自身的组织能力,不足以完成这一战略。
想要夺取天下,就必须寻求读书人的支持。
矛盾的一面就出现了。
想要收复民心,就必须对士绅大族下狠手,对社会财富进行重新分配。
可这么干又会得罪读书人,影响他们夺取天下的目标。
历史上的农民起义,甭管闹的多厉害,最后均以失败告终,很大程度上就是这里没处理好。
能够夺取天下的雄主,多是出头晚的。
并非后发制人,更容易夺取天下。
主要在于得罪人的活儿,前面的义军先帮他们干完了。
原来的既得利益群体被杀的差不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