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留下来!”
谢承翰开口劝说道。
选择到扬州营劝说,主要在于这次的事是李牧挑起的。
并且船队在他手中,只要留下了扬州营,淮安营也跑不掉。
“谢指挥,没必要如此。
此刻广东坐拥二十五万大军,就算少了我们这两万兵马,还有二十三万大军。
应付叛军的攻击足以,根本不会影响什么。
反倒是我们从背后迂回,对叛军形成四路夹击,才是上上之策!”
李牧一本正经的胡扯道。
这年头的广东,可不是后世的天下第一省。在大虞众多行省中,排名还是相对靠后的。
真要是有二十五万大军,光每天的钱粮消耗,就会压的广东喘不过气来。
不用朝廷催促,广东方面都会第一时间出兵平叛。
按兵不动,除了广东巡抚胆小怕事外,背后还隐藏着庞大的利益。
二十五万大军是他们吹出来的牛逼,可找朝廷报账的时候,那可是真按这个数字进行的。
拖上一年半载,不光能够填上省里原来的亏空,还可以大赚一笔。
巨大的利益摆在面前,广东省的官员对镇压叛军,自然不会积极。
包括主战的布政使,也只是因为政治需要,在口上叫嚣着出兵,没有任何实质性行动。
不过巡抚衙门,既然对外宣布拥有大军二十五万,李牧就当他们是真的。
以纸面数字计算,自己带着部队离开,当地还有二十三万大军,理论上足以应付任何突发情况。
未来广东战事发生变故,那也是和他没关系。
“李参将,您就不要装糊涂了。
地方上的卫所部队,真实兵力有多少,您是知道的。
福建和江西的十万援军,真实兵力加起来还不到三万。
名义上的二十五万大军,真实兵力能有一半,那都是诸将治军有方。
其中的可战之兵,顶多不过四五万。
一旦淮安营和扬州营离开,广东的军事实力,就会锐减……”
不等谢承翰说完,李牧就开口打断道。
“谢指挥,饭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说。
巡抚衙门说广东有二十五万大军,那就是二十五万大军,一兵一卒都不能少。
军中诸将皆是悍勇之士,二十五万大军就是二十五万战兵,绝对不掺杂半点儿水份!
好了,本将还有军务要忙,就不挽留诸位了。”
一套政治正确拳,打懵了众人之后,李牧直接转身离去。
……
就在李牧筹划广西之战时,京中的政治斗争,再次拉开了新的一页。
先是八大辅臣之一,司礼监掌印太监兼东厂提督左光恩,从狱中放归后自缢在家中。
接着司马懿篡权的旧闻,又成了京中的热门话题,矛头直指首辅庞亨升。
不过相比倒下的左光恩,庞首辅的根基,明显要稳的多。
再怎么强行拉着和司马懿对比,除了两者的年龄都很大外,共同点其实并不多。
除了少数脑子不好的人相信外,更多的人只当是一场闹剧。
司马懿能够篡权,那是数十年大权在握,长期经营下来的结果。
庞阁老就一纯粹的文官,就算心中有想法,也没有付出实践的能力。 别说是篡权夺位,连权倾朝野都还差点儿意思。
即便是少了一人,七大辅臣之间,依旧在权力上相互制衡,无非文官在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