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来小说网

0146 开饭店哪有嫌弃大肚汉的?(求订阅)(1/3)

最新网址:m.kushuxs.net
    “小商品制造之都?你的意思是……去和义乌的国际小商品做竞争?”温市市长闻言开始露出了若有所思之色。

    “不是竞争!是把过去失去的东西再找回来!”陈绝微微一笑。

    要知道,温市在80、90年代的发展辉煌,全靠各类小商品家庭作坊支撑起来的。

    小到一粒纽扣,一块打火机,一件衣服,一双皮鞋,一个水龙头花洒,大到开关、电器阀门、汽车配件等等。

    过去的温市拥有涉及民生的小商品制造产业五花八门,很多都做到了产业第一,堪称中国进入21世纪轻工业发展的模版城市。

    一直到这些传统手工行业被剥离淘汰,产业集群开始陆续被模仿、向人工成本更低廉的内地转移,才造成了现如今的温市窘境。

    就拿现如今闻名世界的义乌国际小商品批发市场,过去都是照搬模仿瑞县先建的商城才发展起来。

    甚至于坊间都有个略带调侃的传言:“义乌小商品的成功有一半的功劳都在温市人身上。”

    这句调侃不是在开玩笑!

    而是在义乌开档口的老板里温市人占了半数以上,温市的华侨遍布全世界,也是最早把生意做到全世界,为义乌小商品的输出打了前哨站。

    包括小商品的供应链,其中源头厂家也大多在温市这边。

    (前文提到过,这种小商品批发模式最早是温市人跑去东北边境做生意,在东北开饭摊,从苏联毛子的露天集装箱批发大市场上学来的。)

    在这个赢家通吃的时代,义乌和瑞县原本是两个齐头并进互相竞争、互相促进的城市,到头来小商品之都的名头却落在了义乌头上。

    一直到电子商务的兴起,阿里巴巴落户杭城,将小商购销售平台给牢牢把控。

    瑞县乃至温市也只能沦落为给义乌、杭城两座城市打下手的‘代工厂’的角色,挣着最薄的利润,把大好的产业先发优势拱手让人。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温市的地理环境太偏僻,在发展前景上输在了运输物流成本高昂这个点上。

    同时也错过了互联网浪潮的脉搏,把原始的第一桶金投入到了炒房这样看似一本万利的投机取巧之中。

    陈绝之所以想在瑞县飞云江的入海口造这座深水港码头。

    除了想为家乡的经济贡献一份力量之外,改善温市经济发展的颓势,也是打算将方块科技的模块化基建技术,以这座港口为技术样本推向全世界!

    无论是魔方工厂,还是西湾风景区的防波墙,亦或是即将落地的员工宿舍,都比不上一座年吞吐量千万箱的超级港口来的影响力大。

    至于市长提及的竞争,陈绝可是一点都不担心。

    生意场上哪有不竞争的?

    过去的瑞县和义乌PK输了一筹,不代表今后会一直输。

    只要有了这座深水港码头,温市地区的小商品对外出口的成本问题就能通通解决。

    即便搭建不起义乌那种规模的国际商贸城,单靠给人做输出口,插足远洋航运分一杯羹都行。

    估计是看出了陈绝的雄心勃勃,WZ市长这边既没有表决同意,也没有当场反对。

    因为建设这种媲美国家家基建的超级港口的投资太大,牵一发而动全身,不是他一个小小市长能拍板决定的。

    于是这位温市的父母官沉思了片刻后,就冲着陈绝点了点头鼓励道:“小陈总,既然你们年轻人想去干,就放手去做吧!温商过去出了个均瑶集团胆大包天,连民航线路都敢第一个开口承包,没理由一个民营的集装箱码头搞不起来!”

    陈绝闻言顿时面露喜色,他知道自己的这趟过来画大饼的戏码算是成功了一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shuxs.net